公務員考試|「國考」年齡門檻放寬至38歲 「鐵飯碗」更難搶

2026年內地「國考」(中央機關及直屬機構公務員考試)今起報名,報考年齡門檻由35歲放寬至38歲,應屆碩博更上調至43歲,但招錄規模3.81萬人,較去年少,是8年來首次縮招。「我的年齡可以參加了」,許多中年網民為國考帶頭打破「35歲魔咒」點讚。專家指新規不但配合「延遲退休」的國策,也可引導企業破除「年齡紅線」,構建更包容就業市場。但有人憂慮放寬年齡卻縮招,「鐵飯碗更難搶」。

打破「35歲錄用標準」

國家公務員局昨日公布,2026年度「國考」今日起至24日期間進行網上報名,公共科目筆試將於11月30日舉行。報考者年齡一般為18周歲以上、38周歲以下;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為43周歲以下,打破沿用了30年的「35歲錄用標準」。當局解釋,這是按照內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有關政策要求,對公務員招錄年齡條件作出適當放寬調整。

公務員考點考生排隊準備進入考場。 中新社
公務員考點考生排隊準備進入考場。 中新社

 

由於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近年對於「35歲就業門檻」的爭議不斷,坊間出現諸如「35歲魔咒」、「35歲危機」、「35歲悲歌」等詞彙,來形容職場普遍存在的年齡歧視現象:35歲或以上的打工仔,往往面臨更高的裁員概率和工作壓力。同時,在招聘市場上,企業普遍不會錄用35歲或以上的求職者,導致這些員工一旦離職就難以再找到合適崗位。

「國考」帶頭打破「35歲門檻」的消息公布後,大批網民點讚:「我的年齡可以參加了」,「國考都放寬年齡了,企業也得跟進了吧!」《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4》顯示,內地勞動力人口平均年齡,已從1985年的32.25歲上升到2022年的39.72歲。分析人士表示,「國考」新規契合了內地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現實背景,向中青年群體釋放了更加積極的信號。

事實上,不僅是國考,今年以來,江蘇、上海、四川等多地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已經放寬「35歲門檻」。

帶動企業審視「入職紅線」

《北京晚報》評論指出,作為人才招錄的風向標,「國考」破除年齡限制可以形成強大的示範效應,帶動企業單位重新審視35歲的「入職紅線」,逐步淡化年齡歧視,積極重塑社會心理與用人觀念,為建設活力盎然的現代職場提供堅實支撐。中新網引述中央黨校教授竹立家表示,35歲已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技術能力,吸納這部分人有助於提升政府部門的質量。

近年就業形勢嚴峻促使「考公務員熱」升溫。今年「國考」報考人數創新高,341.6萬名考生爭奪3.97萬個崗位,競爭比高達86比1。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度「國考」招錄人數減至3.81萬人,比今年還少,有網民擔心:「年齡放寬了但招的名額少了」,「明年競爭更激烈啊!」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