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中盤商一直被指是推高藥價和導致小型藥局倒閉的元兇。州長紐森周末簽署SB41法案,希望透過加強管控中盤商, 抑制失控的藥價。
稱為「藥房福利管理員」(PBM)的中盤商從1960年代開始出現,作為藥廠與健保機構之間的中間人。但這些中盤商不透明又不受監管的高度集中行為,觸發藥廠、藥劑師和政府監管部門要求加強監管的訴求。
《沙加緬度蜂報》報道,由州參議員威善高(Scott Wiener)提出的SB41法案將於2026年開始禁止「價差定價」(spread pricing),從而限制PBM從交易中所榨取的金額。
所謂「價差定價」,是指PBM向保險公司收取的費用與向藥局買藥所需金額的差異。新法禁止某些非競爭行為,以及僅容許PBM就其提供的服務收取行政費用。
威善高認為,PBM「已建立一套補償騙局,在某些情況下產生不當獎勵來提高藥價」,當前完全缺乏監管「使一些PBM可以引導病患去旗下藥局,從與藥廠談判中獲得可觀回扣金,甚至向消費者做出誤導性陳述」。
國會眾院監督及問責委員會去年一份報告指出,全國三大PBM分別附屬於連鎖藥局CVS、信諾(Cigna)和聯合健保集團(United Health),共同操控大部份市場份額,並與健保體系中其他環節進行垂直整合。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