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結難解 法國政局陷惡性循環

上任才二十多天的法國新總理勒科爾尼組閣14小時就宣布辭職,這是不足一年來第三位迅速下台的總理。三任總理下台的根本原因都是面臨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問題——必須通過一個分裂的議會來通過預算案,其中包含不受歡迎的削減開支和增稅措施。這個死結不解,馬克龍再換人也是徒勞,法國政局恐陷入惡性循環。

法國政壇的死結在於分裂的議會與棘手的經濟難題。去年6月,馬克龍解散國會重選大敗後,國會形成了極右、中間派和左翼「三分天下」的格局。左翼反對任何削減福利的緊縮舉措,極右翼「國民聯盟」抵制增稅且主張反移民,馬克龍的中間派聯盟則因席位不足,連基本的預算案都難以推動。

與此同時,馬克龍既不願放棄2023年強推的退休年齡改革這一「政治遺產」,又不願在財政政策上向反對黨讓步,導致這次勒科爾尼即便大讓步,承諾放棄「繞開議會立法」的憲法條款,也無法換來議會信任。與此同時,法國公共債務水準已創下歷史新高,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歐盟中僅次於希臘和意大利。內閣頻頻換人,施政難以落實,通脹又高居不下,中低收入群體對削支政策怨聲載道,在在都給了極右勢力更多操作空間。

馬克龍眼下幾乎陷入無路可走的僵局。他的選項之一是辭職,但他已經多次公開拒絕這一選項,皆因辭職看似能打破僵局,卻意味著提前開啟總統大選——當前民調顯示,極右翼領袖巴德拉的支持率已領先中間派近20個百分點,中間陣營根本無力抗衡;其二是解散議會,這可能重蹈去年覆轍,執政聯盟席位或將進一步萎縮,甚至可能出現極右與極左形成「反中間派同盟」的局面,徹底癱瘓立法體系,動盪的政治局面勢必加劇經濟慘淡的狀況;其三便是再任命新總理組閣,只是,在死結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他面臨的只怕會是「組閣——倒閣——再組閣」的惡性循環。

而破解這場政治危局的終極答案,是打破黨派壁壘,在財政改革與民生保障間找到平衡,才能真正解開死結。但眼下,留給馬克龍解決政治危機的時間並不多了,若僵局持續,危機將向各領域蔓延。從經濟層面來看,預算案擱淺會讓法國財赤進一步惡化,市場對法國償債能力的質疑會愈發嚴重;從社會穩定方面來看,民眾怨氣日積月累,罷工與抗議將成為常態,進一步動搖社會穩定;國際層面,法國作為歐盟核心成員,政局動盪讓歐盟的防務整合(如「無人機城牆」計劃)、經濟協調舉步維艱,甚至可能影響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