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婉婉近日走進由賽馬會耆智園主辦的「觸.動.記憶體驗館」,參觀「四葉絮語」、「我們的『腦人』城」、「最後的記憶」、「十四風險之匙」及「銀色足印」五大展區時,難掩感慨地分享家人罹患腦退化症的點滴。這段長達4年的陪伴經歷,有無力、有委屈,更有從「不解」到「包容」的覺醒,而婉婉也希望透過自身故事,呼籲更多人走進體驗館,了解腦退化症,不要讓照顧者獨自承擔痛苦,她分享到:「最初以為婆婆只是『老糊塗』,直到她不知是否把1000元當成100元花,銀行帳戶最後只餘50餘元時,才醒覺有點不對勁。」婉婉提及家人10多年前患病初期的疏忽,語氣滿是自責,她憶述婆婆起初只是記性變差,比如忘記剛放好的鑰匙、重複詢問同一個問題,「那時我總說『你怎麼又忘了』,現在想起來,那些都是病症的訊號。後來症狀逐漸加重,婆婆開始出現多疑症狀、經常罵人,甚至試過把我條昂貴的牛仔褲拿出來,把『鬚鬚線』位用剪刀全部剪掉,還很有心機地剪了一整天都不停。」






車婉婉爆奶奶出現同樣病症
對於腦退化症,現在奶奶又出現同樣的病症,今次車婉婉學懂了,對腦退化症認識更多,所以照顧起來時也懂得體諒和包容,她特別提醒公眾:「不要以為『無記性』是正常的,聽力受損、社交孤立這些都可能是風險因素,就像『十四風險之匙』展區裡提到的,很多症狀是可以透過早期關注來減少患病的機會。」她強調照顧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銀色足印』展區讓我看到,有這麼好的機構賽馬會耆智園,在為患者和照顧者努力,令我們不用獨自撐着!」最後婉婉鄭重呼籲:「如果你身邊有腦退化症人士,或者想了解怎麼保護大腦健康,一定要來『觸.動.記憶體驗館』,這個展覽『很年輕』,很容易令大家明白保護腦袋是怎麼一回事,初步探討腦退化症。而要做一個好的照顧者,第一件事便是要學懂這個病的症狀,不是沒記性就是腦退化症,不是這樣的。認知(Awareness)是很重要的,這個展覽可令大家多學點知識,之後就能少一點無力。別等到失去了才後悔,現在就行動起來,一起守護身邊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