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唔做唔錯」?陳國基舉「樺加沙」例子證團隊高效 楊何蓓茵:唔做一定錯!

《施政報告》早前發表,立法會正進行一連三日致謝議案辯論,首個主題為「深化改革,心繫民生」。有議員今早(8日)直斥政府部門多年來存在「不做不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遇事求避風險,部門之間層層關口,令事情拖拖拉拉,甚至胎死腹中。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回應表示,堅決反駁「唔做唔錯」的心態。他以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例,讚揚公務員團隊展現出高效協作和專業能力。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則反駁指,現時政府部門的工作文化並非如此,各部門均設有一系列工作指標和服務承諾,強調現時實況是「唔做一定錯」。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引入創新科技

陳國基堅決反駁「唔做唔錯」的心態。他以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例,讚揚公務員團隊展現出高效協作和專業能力。他強調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及強化公務員評核的機制。相關措施並「不是因為不滿意公務員整體表現」,而是令公務員管理變得更制度化、系統化、公平化。責任制強調部門首長必管好部門團隊,設立機制,當部門出現問題時,可按問題的輕重,作出糾正。特區政府亦將成立「AI效能提升組」,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推動各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楊何蓓茵駁「少做少錯」論:唔做一定錯

楊何蓓茵重申,政府提出建立部門首長問責制,旨在清晰化、制度化部門首長的責任,將更有效地銜接司局長制定政策的政治問責,及公務員執行政策的行政問責,使兩者角色更為清晰。她解釋,問責制下將建立一個兩級調查機制,第一級調查處理一般性質的問題,由部門首長負責進行內部調查;第二級獨立調查,是當部門出現嚴重、廣泛或重複系統性問題,或問題可能涉及部門首長時,相關局長在獲得所屬司長同意後,可啟動第二級機制,交由公務員敍用委員會進行獨立調查。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 議員冀公務員擁「業主意識」 勞聯:強化評核須防矯枉過正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例,讚揚公務員團隊展現出高效協作和專業能力。資料圖片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為例,讚揚公務員團隊展現出高效協作和專業能力。資料圖片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則指,由他擔任組長的「人工智能效能提升組」,目標在2026年推出涵蓋100個政務環節的AI工具。資料圖片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則指,由他擔任組長的「人工智能效能提升組」,目標在2026年推出涵蓋100個政務環節的AI工具。資料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將引入AI及人面辨識等科技提升執法效率,如設立「人工智能警崗」及「無感通關」試點。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將引入AI及人面辨識等科技提升執法效率,如設立「人工智能警崗」及「無感通關」試點。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重申現時政府部門的工作文化並非「不做不錯」。資料圖片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重申現時政府部門的工作文化並非「不做不錯」。資料圖片

 

她指各部門均設有一系列工作指標和服務承諾,公務員工作態度主動積極。資料圖片
她指各部門均設有一系列工作指標和服務承諾,公務員工作態度主動積極。資料圖片

 

至於有議員直斥政府部門多年來存在「不做不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楊何蓓茵反駁指,現時政府部門的工作文化並非如此,各部門均設有一系列工作指標和服務承諾,並積極配合精簡公務員編制,工作態度主動積極,對市民需求有高度敏銳度。當局強調,現時的實況是「唔做一定錯」,未能履行職責同樣是錯誤。

陳國基續指,「一國兩制」方針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他指出,特區政府已於2021年完成選舉制度完善工作,並在2023年優化地區治理體系和重塑區議會,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香港的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為香港的長治久安奠定基礎。

陳國基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的最高原則。他表示,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以來,香港已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特區政府將持續深化實施《香港國安法》,並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教育,提升市民對國家安全及「一國兩制」的認識。

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促進協同發展

陳國基強調,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引擎之一,肩負著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他呼籲全社會更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體措施包括提升人流、物流、數據流、資金流,促進大灣區內的協同發展。在法律服務方面,律政司將繼續推動設立大灣區仲裁員名冊及商事調解和仲裁平台,以減低解決跨境爭議的成本,並支持大灣區律師的專業發展,籌建律師聯會,設立法律資訊平台,推廣香港法律及其他專業服務,支援企業「走出去」。

卓永興:目標在2026年推出100個政務環節AI工具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則指,由他擔任組長的「人工智能效能提升組」,目標在2026年推出涵蓋100個政務環節的AI工具,2026至2028年度陸續推出AI旗艦項目,小組將於下周舉行首次會議,商討具體工作計劃及時間表

卓永興指「人工智能效能提升組」三個核心目標分別為統籌及指導各政府部門在工作中有效應用AI技術;研究並重組部門的工作流程;推動部門進行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小組將以新思維和新科技,檢視各部門現時的工作流程及科技應用,確保政府服務能與時並進。小組將邀請一位業界代表擔任副組長,以引入市場思維及實務經驗。

中環站將設AI警崗 港珠澳大橋推無感通關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將引入AI及人面辨識等科技提升執法效率,如設立「人工智能警崗」及「無感通關」試點。他指出,警務處將推出「人工智能警崗」,市民可透過語音向智能警察大使作非緊急報案。計劃於2026年第二季在港鐵中環站設置首個人工智能警崗;香港海關計劃於2025年第四季,在羅湖及落馬洲支線口岸引入「海關人工智能影響分析大數據系統」,利用AI科技加強識別高風險走私人士,並於2027年年底前擴展至其他口岸。

強化銳眼計劃 每年增2萬支鏡頭

至於「無感通關」試點,鄧炳強指入境處將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立全港首個「無感通關」試點,讓市民透過人面識別技術核實身分,計劃於2026年第二季先開放予已登記的香港居民使用。他提及,當局將進一步強化「銳眼」計劃,每年增加超過2萬個鏡頭,預計在2028年,全港將有共約6萬個鏡頭。

記者:李健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