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於今天起實施針對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簽證」政策,允許持證外國人在中國停留更長時間、可多次入境,毋須出具企業邀請函,旨在吸引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K字簽證」引發全球關注,被視為與美國「搶人才」,不過在內地也引發爭議,尤其是對就業競爭的擔憂,部分網民更通過政務平台留言反對,呼籲提高審核標準。
綜合而言,網友對「K字簽證」有幾大質疑。第一,現在高校畢業生潮湧、青年失業率超15%,國內人才市場不堪重負,「K字簽證」僅僅要求STEM學士學位即可申請,很可能加劇就業市場競爭。第二,有效期最長5年、每次停留180天,無僱主約束下,如何防止變相移民?





相關新聞:中國「10.1」起增設「K字簽證」 向全球搶青年科技人才
第三,「K字簽證」的推出,正逢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H-1B工作簽證費用之際。去年71%的H-1B申請者為從事科技業的印度人,一些網友表態「不歡迎印度人來」,還有網友對印度人使用歧視性稱呼。
網紅學者沈逸、自媒體人盧克文等也公開質疑,炮聲轟轟。沈逸在微博指出,這反映出一種長期存在的「月亮總是外國圓」的思維慣性,以及對本土培養的人才信心不足。盧克文發帖稱,「中國絕不能成為移民國家,誰把中國弄成今天歐洲這樣,那就是歷史的罪人」。
應該說,網友有的是過慮了,比如印度青年湧華。中印作為亞洲兩個大國,曾經兵戎相見,民間嚴重缺乏友好基礎。由於語言障礙、政治和文化差異,中國並非印青心儀之地。
眼見質疑聲不斷,《環球時報》發表評論解釋,指中國的K字簽證與美國的H-1B簽證並不相同,H-1B簽證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工作簽證,K字簽證是為了促進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而非單純的就業許可。
但這顯然難以「滅火」。網紅KOL胡錫進發多條微博評論此事,雖然表示外國人在中國的數量目前很少,但也認為在失業率上升之際反對聲很正常,政府有關部門有必要就設置「K字簽證」的目的、將如何執行它、對該簽證啟動後實際效果的初步評估,以及防止它走向偏差的管控措施等向公眾做一些說明,以安人心,以正視聽。
紀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