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美國政府正在考慮一項新方案,要求半導體產品在本土製造與進口的比例達到1:1。如果企業未能實現「國內生產與海外進口各半」的目標,將面臨關稅懲罰。此舉旨在減少美國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
路透社援引《華爾街日報》報道,這項政策可能給蘋果、戴爾等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科技巨頭帶來挑戰,因為這些企業進口的大量產品都含有各類芯片。按照新制度,企業必須追蹤所有芯片的來源,並與製造商合作,在一定時間內使美國產品與進口產品比例持平。相較之下,正積極擴張美國產能的企業,如台積電、美光,則可能從中受益,在與客戶談判時握有更大籌碼。
芯片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汽車等終端產品,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擔心本國科技企業過度依賴海外芯片製造。消息人士指出,若企業承諾在美生產100萬顆芯片,在工廠完工前,該企業及其客戶可免關稅進口相同數量的芯片。新制度初期可能設有寬限期,讓企業有時間調整產能布局。目前,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已與多家半導體企業高層討論方案構想,並強調出於經濟安全的必要性。
知情人士透露,這項計劃呼應了總統特朗普上個月的表態:凡在美增加投資的科技企業,可避免遭到100%的芯片關稅。然而,要使美國本土產與進口量相當,難度遠大於單純增加投資,因為海外產品價格通常更低、供應鏈調整不易,且擴建美國產能需要較長時間。若方針付諸實施,可能會使本已錯綜複雜的關稅體系更加難以釐清。
另一邊,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其國內領先的芯片製造商在中國境內上市,以進一步控制哪些投資者能購買這些具戰略意義公司的股票。此舉是中國在與美國的芯片戰中試圖增強半導體產業實力的一環。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製造大廠長鑫存儲曾考慮今年在香港首次招股上市(IPO),但7月已開始與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進行上市前輔導,以爭取A股上市。調查顯示,長鑫存儲的全球DRAM市佔率預計於今年底達到10%,該公司上市計劃的改變即是應中國監管機構的建議。
長鑫科技的輔導備案並未公布上市地點、目標估值或募資規模,但消息人士表示,公司目標估值約為人民幣2000億,並考慮於上海創科板掛牌。中國相關規定要求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不得低於股本10%,以這個目標估值推算,該公司預估募資約人民幣200億。
消息人士指,中國監管機構對香港IPO存在疑慮,因難以確定國際投資者背後實際的支持者。美中芯片戰形勢下,監管方尤其不希望大量股份落入美國投資者手中,而外商參與A股IPO主要通過受嚴格規管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中國監管機構能對A股IPO的投資者類型實施更嚴格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