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24日宣布下調歐盟汽車進口關稅至15%,追溯自8月1日起生效,以落實雙方公布的貿易協定條款。此外,歐盟的仿製藥、飛機及飛機零部件、石墨、鎳、稀土和鎂等產品也將享有較低關稅。不過鋼鐵和鋁關稅方面的談判尚未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歐盟面臨的鋼鋁稅高達50%。
根據美國商務部與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文件,此次調整將美國對歐盟汽車的關稅從原本的27.5%大幅降至15%。美歐雙方此前已針對貿易政策進行多次談判,並在今年7月達成框架協議,內容涵蓋多數歐盟出口商品的關稅標準。關於汽車和零件的關稅,則取決於歐盟是否採取措施調降美國工業品及部分非敏感農產品的關稅。為推動協議落地,歐盟於8月迅速啟動立法程序,為美方調整汽車進口關稅提供基礎。
除了汽車關稅調整外,自9月1日起,歐盟的飛機及其零件、學名藥及原料,以及部分金屬和礦石等行業商品將享有關稅豁免。這個豁免是指這些產品免受特朗普關稅的影響,美國政府對這些商品將維持較低的最惠國稅率。美方表示,未來相關商品清單仍可能有所變動,顯示出美方對貿易政策的靈活調整空間。到目前為止,美歐在降低鋼鐵和鋁關稅方面的談判尚未取得重大進展,目前歐盟面臨的鋼鋁稅高達50%。
G7與歐盟擬定稀土價格下限
在美歐關稅談判取得進展之際,路透社引述4名消息人士指稱,七大工業國集團(G7)與歐盟考慮訂定稀土價格下限,並對中國出口的部分稀土產品徵稅。稀土是難開採的金屬元素,對手機、汽車及高科技武器等產品製造至關重要。中國是全球主要稀土生產國,今年4月對稀土金屬實施出口管制。
除了日本,G7國家從稀土磁鐵到電池金屬等多種材料,都高度或完全依賴中國。為因應這項風險,G7領導人在6月啟動「關鍵礦產行動計劃」。技術團隊本月稍早在芝加哥舉行相關會議。一名消息人士談及上述會議時表示,這場會議核心議題是應否提高關鍵材料外國投資的監管門檻,以避免企業前往中國。澳洲也出席這場會議。
這名消息人士指出,其他選項是實行地理限制,但G7國家對此意見分歧。限制措施可能包括本地化採購規定,或在公共招標中限制從中國等特定國家採購。另外兩名消息人士透露,G7還討論對中國出口的稀土及小批量金屬徵收碳稅或關稅,稅率將依據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比例而定。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24日在與東南亞各國官員會面時表示,美國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與更多東南亞國家敲定貿易協議。美國對東南亞大多數國家加徵的關稅稅率訂在19%與20%。格里爾表示,與各國針對關稅舉行的會談進展順利,部分協議已對外公布,其他協議在未來幾個月或幾周內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