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觀|數字能源展:電芯供不應求 儲能「拼容量」更「拼出海」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2025國際數字能源展昨日( 18日 )在深圳開幕。《星島》記者從展會多家參展商處了解到,當前大容量儲能電芯業務需求持續高漲,頭部廠商相關產品更是「一芯難求」。今次展會以 「深 AI 能源,數創未來」 為主題,比亞迪、欣旺達、中廣核、中海油、華為、中興、創維、海光信息等企業參展,集中展示新能源領域的相關產品及服務方案。

儲能設備扮演著「充電寶、調節閥」角色

在電力系統中,儲能設備扮演著「充電寶、調節閥」的角色,專門解決發電與用電之間 「不同步、不匹配」的問題,為系統提供容量支撐和削峰填谷功能。尤其在具有高不穩定性的新能源發電領域,儲能更是保障電力網絡穩定運行不可或缺的環節。

伴隨著新能源發電、電網調峰及AI數據中心等綠色高能耗場景快速發展,全球儲能電芯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需求井噴。進入2024 年第三季度,行業供需矛盾全面激化 —— 國內頭部儲能企業產線接近滿負荷運轉,大容量儲能電芯產品訂單排期至 2026 年,「一芯難求」的市場格局持續加劇。

深圳某新能源企業高管在接受《星島》採訪時表示,「我們分管儲能業務的負責人跟我講,現在他的主要任務是向客戶道歉,確實難以保障供應。部分核心客戶甚至派人盯生產線,只為確保儲能電芯穩定供應。」不過該負責人也強調,稱隨著公司各大生產基地產能逐步釋放,預計儲能電芯產能緊缺的局面將逐步緩解。

貝肯新能源常務副總王欣接受《星島》採訪。
貝肯新能源常務副總王欣接受《星島》採訪。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及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在2030年之前,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預計將以每年30%-40%的覆合增長率持續擴張。在此背景下,具備大容量、高安全性和長壽命的儲能電芯,已成為降低項目度電成本、提升系統集成效率的重要技術突破口。

今次展會上,多家企業發布了儲能新技術與產品。欣旺達亮相 684Ah 與 588Ah 兩款大容量新型儲能電芯,產品使用壽命可超20年。梁銳表示,鋰離子電池產業正朝著「能量密度更高、功率密度更大、安全性更強、循環壽命更長、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未來鋰電池儲能產品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寬,包括適配野外作業、應急作業的移動儲能等領域。

比亞迪則推出全新大型儲能產品「浩瀚」,其單元容量達 14.5MWh,體積能量密度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 51.4%。

展會還專設了「新型儲能展區」,除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儲能外,布局機械儲能(抽水儲能、飛輪儲能)、電磁儲能、儲熱 / 儲冷儲能等技術路線的企業,也集中展示了各自成果。

貝肯新能源是國內飛輪儲能領域的代表性企業,該公司常務副總王欣向《星島》介紹,飛輪儲能的核心優勢在於快充快放,且充放電過程無化學反應,不存在發熱、爆炸、燃燒等安全風險,使用壽命較長。不過,相較於電化學儲能,飛輪儲能能量自耗電率高、初始投入成本高。

王欣表示,飛輪儲能屬於小眾儲能品類,隨著中國新能源技術加速「出海」,貝肯新能源也迎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公司計劃沿「一帶一路」沿線布局,依托大型新能源企業出海戰略拓展海外市場。「海外與國內場景不同,國內電網非常發達,而海外大部分電網不穩定且不發達,對電網和儲能系統要求特別高。一旦有電,就必須進行並網工作。沒有電時,則必須無縫切換到離網工作。」深圳愛陽動力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志強稱,在家庭儲能、工商業儲能、工廠、學校、醫院等領域,海外市場對微電網及儲能系統產品的需求比國內市場更廣闊。

《星島》見習記者 屈慧 深圳報道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