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禁中國公民買地引發集體訴訟

德州奧斯汀州府大樓。美聯社

本報訊

三名與德州有聯繫的中國公民週二(16日)向美國德州奧斯汀聯邦地方法院提起集體訴訟,挑戰一項新州法的合憲性,指該法在租賃、持有、購買及投資德州房地產方面歧視他們。

訴訟將德州司法部長肯派斯頓列為被告。當地媒體KXAN表示已聯繫其辦公室,等待回應。

KXAN報道,訴狀指出,原告將無法繼續在德州租房生活、學習及工作,亦無法購買第二居所或投資性房產,「此法使他們及其社群蒙上污名,並對任何欲在德州購地的華裔投下懷疑陰影」。涉案法律為2025年第17號參議院法案,自9月1日生效,禁止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被指定為「外國敵對國」的公民、企業或組織擁有不動產。

原告之一是一名在貝勒大學就讀的大二學生,持F-1簽證合法居留並租住韋科市公寓。依據新法,被指定國家的國民不得簽訂一年或以上租約。訴狀指出,雖有短租選擇,但迫使他只能挑選一年以下租期物件,不僅選擇受限、房租可能更高,多數房東偏好長租。其他兩名原告則被迫出售已持有的房產、撤出德州房市。未來若被指定國家國民購置德州房產,將面臨州級重罪指控;涉案企業或團體將被處以相當於房產市值一半的罰款。

德州州長阿博特先前簽署多項法案禁止外國敵對國擁地。根據全美房地產協會,中國買家自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美國房市投入136億美元,占外國買家總額約13%。

原告律師團在訴狀中特別主張,該法違反美國憲法第六條「最高權力條款」(Supremacy Clause),「該法涉及由聯邦政府專屬管轄的領域,即外交事務、國家安全與外國投資(含房地產收購)交叉部分」。雖然行政命令並非法律,但第17號法案也可能違反前總統特朗普2025年2月12日簽署的行政命令「為美國外交發聲」,該命令重申憲法第二條賦予總統專屬外交權。

觀察人士指出,德州共和黨多數與特朗普在此事上的分歧,使該案更添政治意味。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