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香港滾軸運動及滑板總會(「滾總」)早前舉辦「輪滑阻攔」集訓隊選拔,惟引發爭議。有參加者質疑賽制及入選準則不清,並指有擔任考官的女教練未參與考核卻「自動入選」,疑違反會員附例中「一經註冊教練便喪失任何運動員身份」的規定;另有參加者參與由妻子擔任考官的選拔賽,被指不公平。總會其後發聲明指,女教練「自動入選」符合國際賽例。有滾軸溜冰教練促總會盡早制訂清晰評分指引,避免類似爭議重演,亦有利項目長遠發展。港協暨奧委會表示,已指示總會日後提高選拔流程和賽制的透明度。


輪滑阻攔屬本港新興運動。今年6月,「滾總」舉辦該項目的集訓隊選拔,篩選男女子成年組及青年組隊伍。最終共19名成人及4名青年獲選加入。
落選人質疑無解釋如何評分
劉先生是業餘滾軸溜冰愛好者對輪滑阻攔感興趣,遂報名參加選拔,希望未來有機會代表香港出賽。選拔人士須通過「個人技術」及「對撞及團隊技術」的技術測試,按成績最高者排序決定入隊資格,每項測試有兩次機會。他根據各項要求加強訓練,在選拔當日完成各項動作,但在「二擇一」的曲膝跪地項目中,他完成單膝點地後滑行,被要求再做雙膝點地後滑行,動作期間他曾向前仆。他指,考官未有解釋進行兩組動作的原因,亦未說明以哪一組動作評分。
其後他接獲電郵通知落選,並得悉擔任考官的陳姓女教練,於未參與考核下「自動入選」女子集訓隊,質疑違反註冊教練不可是運動員的規則。其後他再得知,該女考官的潘姓丈夫亦有參加成年男子組選拔,當時亦由陳女擔任考官,潘男成功通過選拔,令他質疑選拔的公平性。
事後,劉向港協暨奧委會及立法會議員霍啟剛投訴,反映評分準則含糊及教練「自動入選」等問題。他強調,作出投訴並非因為落選,而是希望知道評分準則,日後作出改善。
總會指簡介會有講述流程
總會於7月中會發出聲明,指「裁判在簡介時會講述整個選拔流程」,並指報名表格內已詳列技術評核及測試內容,「運動員應在參加測試前熟讀此重要資料,若在參加選拔時遇有疑問,可即時作出提問,以避免產生誤會。」
針對女教練未參與考核卻名列集訓隊名單,總會解釋根據世界輪滑總會賽制規定,教練亦可作賽,「比賽名單清楚標示一名隊長(必須是名單上的球員)和一名指定替補隊長(可以是名單上的球員或教練)」,即允許教練以替補隊長身份參賽。聲明亦指出,「陳教練只會在比賽時,和集訓隊隊員同場作賽,不會霸佔集訓隊名額,亦不會參加集訓,所以陳教練/考官身份並無利益衝突。」
聲明又指,陳是中國輪滑協會輪滑阻攔國家級裁判及高級教練,她與潘男均是註冊教練,「並非集訓隊隊員,也不是業餘運動員,所以並無違規。」
劉先生其後再向總會投訴,希望釐清陳教練以考官身份,擔任其丈夫所參加的選拔,是否不公平及不當。
霍啟剛向本報表示,7月接獲相關投訴後,深入了解及研讀世界輪滑總會賽制,確認教練可作為隊員輪換上場,並無身份衝突。他相信,運動員或未清晰了解新項目的賽制,惟總會在解說賽制及行政安排上亦有優化空間。

女教練:公平公正執行職務
本報向相關單位查詢,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指,已指示總會更清晰解說賽制,並在發布選拔流程和賽制方面加強資訊流通及透明度。
中國香港滾軸運動及滑板總會發言人則指,選拔當日過程順利,未有參加者對測試提出疑問;輪滑阻攔為近年興起的滾軸運動,今次首次成立阻攔集訓隊,強調會向所有參加者提供公平參與機會。發言人續指,明白此項目的賽制相對較新,日後會加強與運動員的溝通,避免類似誤解再次發生。
陳女教練回覆指,總會已就事件澄清,並稱「作為一個專業裁判,一切都按規程公平、公正、公開去執行裁判職務」。
滾軸溜冰界對事件議論紛紛,有指總會引用國際賽例雖能解釋原因,惟事前未作任何交代,「有人投訴才解釋,予人『自圓其說』的感覺。」滾軸溜冰教練Ken則指,擔心事件影響總會的公信力,亦反映總會缺危機感。

滾軸溜冰教練指評分太簡略
Ken指,是次選拔測試的評分準則過於簡略。他舉例,如「5分鐘跑20個圈」、「10秒內S形繞過8個樁」、「團隊對撞」等只有一句簡單描述,沒提及完成20圈可獲的分數,以及多跑1、2圈會否加分等。他強調,評分準則、及格標準及分數分配均要清楚列明,不容半點馬虎,越清晰的評分準則,越能反映選拔的難度,令實力不足者知難而退;若欠清晰,參加者或產生選拔結果由考官主觀判斷的想法,難以服眾。
他強調,不應將事件視為「茶杯裏的風波」。他認為,總會舉辦集訓選拔,應有意在港推廣輪滑阻攔,促請從事件吸取經驗,日後聘用獨立第三方作考官,以免再起爭議。他建議,參考內地及外國輪滑阻攔的評分機制,為本港訂立清晰標準,才有利運動長遠發展,並為日後派隊出賽鋪路。

業界籲總會做好危機管理 學者促多解說賽制釋疑慮
體育界再現選拔爭議,有體育公關認為,體育總會要做好危機管理;體育學者亦指,近年不少新興運動傳入本港,總會宜多解說賽制,主動釋除疑慮。
運動公關邱益忠指,「選拔過程和賽制透明度不足,似乎是香港不少體育總會的問題。」他認為在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各總會應與時並進,多利用網站等公布選拔機制和賽制。他稱,部分總會或因人手有限,未能兼顧網上宣傳,建議可按項目與公關公司合作推廣,增加靈活性。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亦指,近年多項新興運動傳入香港,若其規例與既有規例出現衝突,體育總會應多作解說,避免不必要的爭拗。他又指,新興運動往往面臨參與人數不足,在選拔上出現困難,教練作為後備隊員是權宜之計,但希望總會加強推廣,才能讓更多公眾參與。

「着溜冰鞋美式欖球」鬥智鬥力
輪滑阻攔起源於美國,約於10多年前傳入本港。有人形容,該項運動是穿着滾軸溜冰鞋的美式欖球。本港有女性愛好者自發組成民間球會;男性參與仍算冷門,還待推廣。
滾軸溜冰教練Ken指,輪滑阻攔是高強度競技運動,講求體力,同時要求團體合作與靈活戰術配合。他指,該運動約於2013年傳入本港,起初由一批居港外國婦女帶動,其後亦有華人婦女加入,多年前更組成民間女子球隊,至今已有固定支持者,定期參與比賽及訓練。他稱,輪滑阻攔極具對抗性,比賽中常發生碰撞,「華人女性體形嬌小,看似輸蝕,但優點正是速度快及靈活。」
根據資料,輪滑阻攔起源於1930年代美國,最初只有女性參與,其後於歐洲流行,並吸引男子組隊參加,甚受歡迎。過去10多年,該運動亦於內地大力發展,被列入2017世界全項目輪滑錦標賽的項目之一。

華人女性嬌小 速度快靈活
Ken指,輪滑阻攔每場比賽由兩隊參與,於橢圓形運動場進行。賽事分為兩節,每節30分鐘,每隊每次派出5人出賽,包括一名得分員、一名策應員與三名阻攔員,各有分工。得分員的任務是穿越對方隊伍,越過越多對手便可取得更高分數;阻攔員需合力圍堵對手的得分員,同時協助己方得分員突破防線。
有人形容輪滑阻攔是「穿着滾軸溜冰鞋的美式欖球」,他指兩者極相似,均講求團隊及戰術配合,「同樣是鬥智鬥力,才能成功發揮圍堵與追截的效果。」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