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YouTube Premium短訊一周8宗涉逾$87萬 有大學生上當失$40萬 警籲留意三大破綻

有騙徒近日假扮短片分享平台YouTube發送釣魚短訊,聲稱市民訂閱了收費服務 「YouTube Premium」,從而誘使市民致電不明電話行騙。警方表示,過去一星期接獲逾8宗相關騙案,總損失超過87萬元,其中一名大學生更被騙走高達40萬元。

警方昨今兩日(9月16及17日)先後在反詐騙協調中心(ADCC)官網及防騙社交專頁「守網者」表示,該名大學生日前收到短訊,內稱YouTube Premium已續訂並收取費用,如想取消要致電給對方。他不虞有詐回電,對方自稱YouTube職員,並轉用WhatsApp與他聯絡,更表示如要取消訂閱,便要轉賬保證金作取消手續之用。最後,大學生轉賬共8次至對方指定戶口,其後對方失聯,騙走超過40萬港元。

除此之外,另有一名七旬翁於9月14日下午收到同類釣魚短訊,他未使用過YouTube Premium服務,隨即便回撥短訊內的電話。接聽的騙徒表示會協助受害人取消服務,要求提供身份證及銀行提款卡號碼,繼而指示受害人下載手機應用程式登記註冊並驗證,結果被騙徒轉走21萬元存款。

有騙徒近日假扮短片分享平台YouTube發送釣魚短訊。守網者FB
有騙徒近日假扮短片分享平台YouTube發送釣魚短訊。守網者FB

 

警方又提醒,騙徒利用不同套路去接近目標,漁翁撒網發送一些費用到期、樓下投訴漏水等的釣魚短訊,營造緊張感,再透過對話博取信任,誘騙市民墮入圈套。市民如收到這類型短訊,應先冷靜看看短訊有否端倪,再向YouTube官方渠道核實相關資料;如果從來沒有訂閱過YouTube Premium會籍,更可不用理會。

警方亦指出此類詐騙短訊三大破綻,呼籲市民留意:

  1. 騙徒故意在短訊聲稱「已扣除高於正常價格的款項」,例如1500元,令受害人更迫切回覆; 
  2. 部分短訊出現錯別字;
  3. YouTube Premium續訂一般使用電郵通知。

另外除了向官方機構查詢外,市民也可在守網者網站(cyberdefender.hk) 用「防騙視伏器」或手機版「防騙視伏App」,輸入可疑網址評估風險;亦可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求助。

警方呼籲市民提防冒充YouTube的釣魚短訊。反詐騙協調中心網頁
警方呼籲市民提防冒充YouTube的釣魚短訊。反詐騙協調中心網頁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