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相關新聞:
羅拔烈福(Robert Redford)1969年的《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締造票房佳績,「聖丹斯」(Sundance)之名也因而成為他日後創辦聖丹斯學院與影展的靈感來源。
《美聯社》報道,進入1980年代後,烈福戲約漸疏,將心力投入導演、製片及獨立電影運動,透過聖丹斯學院扶植新銳導演。他仍在1985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中擔綱男主角,並以2013年一人獨撐全場的《一切盡失》(All Is Lost)獲得事業生涯最佳評價之一。2018年,他以《千歲大盜》(The Old Man and the Gun)宣告封刀:「我從21歲開始演藝生涯,如今步入80歲,是時候退休,多花時間陪伴妻子和家人。」

2010年羅拔烈福在猶他州帕克城聖丹斯電影節上。美聯社
聖丹斯影展的誕生源於烈福對1970年代後期荷里活保守化的反感,他在猶他州購地原想開滑雪場,後來創立學院與影展,給年輕創作者發聲機會,培養出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保羅湯馬士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等名導。他曾說:「我一直相信獨立,想創造支持獨立藝術家的平台。」即便影展後來被批評過度商業化,他仍強調多元化選片方針未改。2025年,影展決定自2027年起遷往科羅拉多州波德,烈福發聲支持:「改變是必然,我們必須不斷進化。」
烈福熱愛自然,長年為環保發聲,從洛杉磯霧霾與高速公路擴張的親身經驗汲取靈感,推動《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並參與猶他州土地保育及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他結過兩次婚,育有四名子女,其中兩人先後過世,包括1959年夭折的長子史葛(Scott)及2020年病逝的紀錄片導演占士烈福(James Redford)。
1936年8月18日,羅拔烈福生於加州聖塔莫尼卡,自小俊朗。大學時靠棒球獎學金就學,後赴美國戲劇藝術學院進修,1950年代末登上百老匯,後轉戰電視,演出《陰陽魔界》(The Twilight Zone)、《希治閣劇場》(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等。憑《紐約星期天》(Sunday in New York)及《光腳在公園》(Barefoot in the Park)走紅,並與珍科達合演電影版。導演麥克尼高斯(Mike Nichols)曾考慮讓他演《畢業生》(The Graduate)主角,最後因認為他不像「魯蛇」而改選達斯汀荷夫曼(Dustin Hoffman)。
烈福雖推動獨立電影,仍時常主演主流作品,包括2001年的《間諜遊戲》(Spy Game)與畢彼特(Brad Pitt)合作,並曾在《哈瓦那》(Havana)、《最後堡壘》(The Last Castle)、《未了之命》(An Unfinished Life)中挑戰多元角色。他也拍攝政治題材,1972年在《候選人》中飾演參選參議員的理想主義者,並在《驚天大陰謀》中重現水門事件調查記者角色。2007年,他執導並主演《獅入羊口》(Lions for Lambs),探討阿富汗反恐戰爭。
他導演處女作《普通人》擊敗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蠻牛》(Raging Bull)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被影評人羅渣艾伯特(Roger Ebert)讚賞成功避免流於肥皂劇。其他導演作品包括《牧馬人》(The Horse Whisperer)、《奇蹟小農場》(The Milagro Beanfield War)、《益智問答》(Quiz Show),最後一片並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及導演提名。2002年,他獲頒榮譽奧斯卡,被譽為「激勵全球獨立與創新電影人的演員、導演、製片人與聖丹斯創辦人」。
烈福在2018年說:「我天生嚮往不受拘束,總想衝破枷鎖,到外面的世界去。」這種「亡命之徒精神」貫穿他一生與作品。
–
新聞及封面圖片來源: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