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約車︱《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上周提交至立法會進行首讀和二讀,首批持牌網約車平台最快2026年底營運。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在電視節目《講清講楚》表示,車齡上限由7年放寬至12年,是參考內地及海外普遍為10至13年後取得平衡的決定,指7年上限將導致現時過半數網約車遭淘汰,嚴重影響司機生計。
放寬車齡上限至12年 因逾半網約車未能達標
至於備受關注的網約車車輛發牌數量,陳美寶重申會以總量限為主,並在細節位繼續思考和論證,容後公布,不過主體法例已賦予運輸署署長權力作合適分配。陳美寶又強調,網約車目標是體現共享經濟,故不希望以競投方式發牌,防止牌照淪為炒賣工具、或衍生租務市場,否則將違背初心,而是否用「先到先得」等方案則仍在研究中。
相關新聞:
立法會首讀及二讀網約車條例草案 陳美寶:首批持牌網約車平台最快2026年底營運





就網約車、的士、的士車隊的定位,陳美寶形容網約車和的士日後會「互補共存」,讓市民能按其所需,擁有更多元化選擇。她指非車隊的士車齡一向無限制,但網約車車輛質素及車齡要求將比普通的士更為嚴格,讓乘客能選擇車齡較新、質素和保養較好的車輛。至於的士車隊則定位為市場上的「領頭羊」,加入車隊時車齡不得超過三年,能提供最尊貴、最優質的的士服務,同時他們亦繼續享有可在街頭接載乘客及於禁區上落客的優勢。
陳:應相信市場力量 競爭自然淘汰劣者
的士車隊出現車輛數量不足問題,3,500輛的目標至現時僅達1,000輛。就網約車平台車輛的下限,陳美寶說,網約車服務在香港存在11年,其實已有營運的形態,市民何時召車、司機何時接單其實比較動態,故應相信市場的力量,政府未必適合仔細釐訂甚麼時段要提供多少車輛。她又認為平台之間的服務會有競爭,認為若某些平台服務持續未能達到用家要求,用家其實也會自行棄用該些平台。

加強平台監管 確保服務質素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陳美寶指平台需建立有效的投訴處理機制,並利用科技預設行車路線及收費,以減少司機濫收車資或「兜路」等爭議。她指運輸署署長亦將獲授權,對服務表現不達標的平台採取執法行動,包括罰款、暫停以至吊銷牌照。她表示會在牌照條款中清晰列明對服務表現的要求,並透過數據分析及抽查進行監管,確保平台履行其服務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