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他州州長考克斯(Spencer Cox)在柯克(Charlie Kirk)遇刺後,沉默近十秒才開口說:「我們的國家已經破碎。」他提到近年針對兩黨官員政客的連串暴力,語氣沉痛,凸顯政治暴力已跨越黨派界限,令美國陷入動盪。
考克斯在案發兩日後表示,柯克的遇刺是美國歷史上的「分水嶺」。警方已拘捕一名22歲猶他州男子。考克斯將此事件與上世紀60年代的政治暗殺並列,當年包括馬丁路德金、民權領袖艾佛斯(Medgar Evers)、總統甘迺迪、參議員羅拔甘迺迪及Malcolm X皆先後遇害。他追問:「這是黑暗篇章的終結,還是更黑暗篇章的開始?」
許多人認為美國已經陷入分裂。從保守派到自由派,從社會主義者到福音派,從民主黨到共和黨,雖意識形態不同,卻普遍感到社會充滿憤怒與失禮。問題在於:誰該負責?如何修復?柯克之死凸顯這種對立:支持者視他為愛國青年與保守運動代言人;批評者則指責他操弄種族分裂,並散播關於2020年大選的虛假言論。考克斯雖希望此事能促進團結,但現實更可能加深鴻溝。
事發後,兩黨官員初時保持克制。亞利桑那州共和黨主席史禾波達(Gina Swoboda)呼籲:「美國絕不可縱容政治暴力。」緬因州州長米爾斯(Janet Mills)表示震驚,強調「不同政見不應以暴力對待」。然而很快,怒火蔓延。喬治亞州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呼籲國人「奮起終結這一切」,有人更聲稱基督徒正受攻擊。特朗普隨即將柯克封為「烈士」,下令聯邦建築降半旗,並在白宮長篇聲明中指責「激進左派」言論長年將共和黨人比作納粹與罪犯。
民主黨政要大多避免直接批評柯克,但社交媒體部分聲音卻直言:「柯克不是烈士,而是煽動暴力的犧牲品。」這種言論與去年曼哈頓醫保公司行政總裁遭謀殺後的網絡喝采,以及今夏紐約地產高層遇害後的嘲諷梗圖,形成呼應。
匿名網絡難辨真偽,但政治領袖不能隱身。特朗普以強硬言辭塑造敘事;拜登與奧巴馬則表態祈禱;布殊呼籲尋求神的引導,重返文明。這些訊息在部分地方產生迴響,例如康乃狄克州的大學生共和、民主兩派組織便聯合譴責暴力。
考克斯周三問道:「這就是美國250年的結果嗎?」但在嫌犯被捕後,他語氣轉趨樂觀,呼籲社會真正傾聽不同意見。他說:「我仍相信善多於惡,也相信我們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美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