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民意幌子重推2008年方案 遭全場華人炮轟

第三社區委員會交通小組會議9 日晚在孔子大廈交誼廳舉行,議程主要兩項,一是首次公佈市府「通達華埠」且林市果改善計劃方案,二是曼哈頓橋頭七月中旬交通事故造成兩人死亡後,交通局的回應措施,由於議題與華人社區息息相關,吸引數十居民參加及積極發言。

市府斥資5千5百多萬的「通達華埠」計劃,其中約1千多萬改善且林市果廣場,由EDC(市經濟發展公司)及DOT(交通局)主導,並聘用了Marvel做外展及設計工作,經過年多的向社區外展及查訪,這是首次Marvel公佈設計方案,但這方案在社區委員會上遭嚴重炮轟,多位華人發言,指責方案用民意為幌子,把2008年市府企圖整修且林市果計劃同出一轍,該計劃將令包厘街更為交通擁塞,也有可能導致永久關閉柏路,民眾對方案十分抗拒。

Marvel負責人表示,在今年三月至六月期間,他們在社區搞了19場活動,超700人參與,也收到超332個評論及建議,融合了各種意見,訂了重整且林市果廣場的初步方案(見右圖)。方案主要把軍人坊至包厘街連成一片廣場,並加以綠化成為華埠一休憩地方。

幾乎所有發言的華人居民一致性地反對這個方案,陳慧華表示,新方案與2008年同出一轍,基於計劃會毀滅包厘街交通,重創華埠損害小商戶,對行人造成危險,計劃均遭第一、二及三社區委員會反對,最終在 2009年由當時州議長蕭華宣佈取消整個計劃。17年後,EDC 及DOT再度把方案提出,再度

無視華埠社區意見,令人費解。

黃美芳表示,且林市果廣場的改造空地招惹流浪漢及示威者,對於疫情後華埠治安再次潛伏危險。

陳翠芳指出,市府計畫將廣場翻轉至包厘街對面近花旗銀行一側,這項龐大工程將使廣場這一重要交通樞紐陷入長年施工。華埠正面臨疫情、擁堵費與關稅衝擊,無法承受。

且林市果居民提出建議方案(見圖B),替代方案保留南向包厘街車道不受影響,讓公車直行至市政廳前,不必像市府方案般繞出「Z 字形」。

恢復原本「東百老匯(East Broadway)連接聖占士廣場(St. James Place)」的設計,讓東向車流可直接駛入東百老匯,而不必繞行包厘街,有助於緩解交通。

替代方案建議還有DOT 與 EDC尚未提交承諾的交通研究與模擬數據。

政府許可車佔用華埠值得街車道,造成瓶頸。廣場設施應避免吸引滑板族與遊民留宿。不應設置電動單車充電站,以免成為外送電單車集散地。

活動音響不可面向柏路住宅,以免擴大噪音。應設置澆灌用水源,避免極端天氣下居民需自備水澆花。綠化需兼顧美觀與耐候,並有公園局維護。

民眾建議應在中華公所舉辦公開會議,讓社區居民共同討論,提出意見後再作最終決定。

一位白裔婦女說,自己住在且林市果超過十年,每天在洋台可向下望到廣場的交通,過去多年,廣場的交通並不很壞,也少有嚴重車禍,市府與其投放1千多萬來整修,是否應把這龐大資金用在社區更有用的地方。

最後EDC李金枝表示,市府的方案現還在草創階段,且屬於「觀念性的建議書」(proposed concept),未來民眾將會有半年時間,把個人意見及社區其他方案向EDC 表達,未來還有很多表達及修正案的機會。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市府「通達華埠」且林市果改善計劃方案。

華埠居民建議的替代方案。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