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性暴力│受訪市民近半認為對女性影響較大 學者:男性受害者更易被忽略

為窺探社會對影像性暴力影響的普遍看法,尤其是性別差異的認知,記者上月初進行一個非正式小型調查:於旺角及中環鬧市,隨機訪問20名港人,男女各半,他們均需回答兩題:「你認為私密影像流出,即譬如性行為片段流出,對男性或女性受害者影響較大?為何?」結果顯示,10名受訪者認為對女性影響較大,當中7位屬男性。

社會道德標準問題 各地價值觀不同

居港外籍男士Pete:「男士似乎很樂意在公共場合、網上、短訊展示身體部位,當女士做同樣事情,她們卻面對『蕩婦羞辱』。」
居港外籍男士Pete:「男士似乎很樂意在公共場合、網上、短訊展示身體部位,當女士做同樣事情,她們卻面對『蕩婦羞辱』。」

 

居港外籍女士Maria表示,私密影像流出,對男女都是可怕事情。
居港外籍女士Maria表示,私密影像流出,對男女都是可怕事情。

 

翁小姐認為,私密影像流出,對個人形象、工作、學業都有影響。
翁小姐認為,私密影像流出,對個人形象、工作、學業都有影響。

 

梁小姐認為,社會對女性較苛刻。
梁小姐認為,社會對女性較苛刻。

 

陳先生表示,裸聊勒索受害對象是男性,認為男性都緊張私密影像流出。
陳先生表示,裸聊勒索受害對象是男性,認為男性都緊張私密影像流出。

 

居港外籍男士Pete:「男士似乎很樂意在公共場合、網上、短訊展示身體部位,當女士做同樣事情,她們卻面對『蕩婦羞辱』。」

黃先生:「社會道德標準問題,各地價值觀不同,有些地方視性為應酬,與一個人的人格無關,但香港不會,香港女性對自身道德標準高很多。」

認為「對兩性都有影響」的9名受訪者,不少提到私隱問題無分性別。張小姐:「大家都有私隱及生活,如果男性性行為影片流出,對他的傷害不代表少過女性受害者。大家普遍覺得對女性影響較大,始終香港有個想法是,可能女性的影片較吸引,話題熱度較高。」

翁小姐:「始終這些是很個人的東西,都是有私隱的東西,如果讓其他人看到,對其形象、工作、學業都有影響。」

 

東亞儒家文化社會對男女性道德存在「雙重標準」

 

記者向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黎苑姍分享街訪所見,她表示,東亞儒家文化社會對男女性道德存在「雙重標準」,女性實踐性慾時面對更多壓力、限制或污名,因此當私密影像或性經驗被挖出,會遭受更嚴苛檢視,「內地有女大學生與外國人發生性關係,被不停抨擊,遭學校處分,看到女性的性不單與個人、家庭有關,甚至去到國族身份層面。」

曾小姐:「很多受害者都是女性,自然很多施害者都是男性。」
曾小姐:「很多受害者都是女性,自然很多施害者都是男性。」

 

另外,有受訪者強調性犯罪施害者多屬男性。曾小姐:「很多受害者都是女性,自然很多施害者都是男性,有種感覺是,譬如男性可裸露上身,而女性身體則較私密,既然如此,很明顯偷拍受害者是女性。」居港外籍男士Charlie:「社會容許男性(施害者)逍遙法外。」

黎苑姍認為,社會對男性「在性方面有某程度表現」的期望,既讓男性性侵受害者更易遭忽略,亦導致一些較不受婚戀市場歡迎的「Incel」(非自願單身者)承受龐大焦慮,「有時男性在性方面沒有權力,譬如長期是『處男』,談不到戀愛,他們會被邊緣化。劇集《混沌少年時》正描述這情況。」

被問到男性需否為整體受害者困境負更大責任?黎苑姍說,每個人都可出一分力,「我們要問的是,為何(施害者)往往是男性?為何女性受害者更多?之後才思考如何改變現狀。」她直言,若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持續,這些後果將無可避免。
 

本港的性別平等情況

訪問尾聲,記者與黎苑姍討論本港的性別平等情況,以下一問一答内容,部分經刪減整理:

記者:香港是否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

黎:我們很易將自己與同輩,或所見的性別關係,代入整個社會的性別情況,這未必反映社會實際性別平等水平。香港對比阿富汗一定好很多,就算與一些已發展國家比較,(性別平等水平)都相對不錯,如果我們看「性別發展指數」,香港排名算高。(註1)

黎:不過看内部數據,香港的性別平等是否如此地好?教資會資助大學入學率,女性已有多年高於男性。但看就業率,男性依然高過女性約1成,已婚女性就業率不足5成,這反映不少女性結婚生子後遠離職場——即使香港有外傭,婚姻仍可能打擊女性事業發展。(註2)

黎:所謂性別平等,對某些女性好「著數」,即教育程度較高,收入較高,擁有好工作的女性,她們在性別平等進步中得到很多,可達到與男性一樣的狀態。但基層婦女未必太受惠於現有性別政策,收入沒有大進展,階級上依然處於較困難或不平等位置。

記者:一般人未必接觸很多統計數字,應如何思考及討論性別平等議題?

黎:首先我想問的是,為何突然談性別平等?出發點是甚麽?若覺得某些事不公平,不如我們討論為何覺得不公平?譬如時常有人不滿為何男女外出食飯,總是男方「埋單」,我個人理論是收入較多一方付出更多,有些人提出女性精心打扮都是成本,也有人認為應各付各,大家就事件本身討論。

註1:性別發展指數(GDI)由聯合國發布,指數通過教育、平均壽命及收入,衡量各地兩性平等情況。2023年,香港GDI指數值為0.976,排名全球第8。

註2: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去年15歲及以上勞動人口參與率為54.7%。其中,男性為62.7%,女性為47.6%,曾結婚的女性為41.5%。

記者 蕭博禧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