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太空人歷練歸來 讚航天員友善「像大哥哥大姐姐」樂於分享經驗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中華總商會合辦的第14屆「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早前順利完成,一眾學員在暑假期間前往北京、酒泉及西安等地,參與為期9日的課程。今日(2日)於香港科學館舉行分享會,向30位學員頒發證書,由3位最佳表現營員代表分享參與得着和感想。

香港太空館館長何萬雄致辭時表示,今年新增了參觀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的行程,讓學員了解如何監察太空碎片。希望一眾學員加深對國家航天成就的認識,亦學習航天員和航天專家對工作的熱誠、做人分毫不差的專業精神,以及對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投入,從而激勵自己奮發向前,將來可以為國家的航天事業貢獻;又期望激發起學員對太空探索的渴望,一步一步邁向自己的航天夢,有朝一日成為下一位香港航天員。

三位獲選為「最佳表現營員」的學員鄭安生(左一)、張倬僖(左二)和林君桐(右二),今日於分享會上分享行程體驗及感受。政府新聞處圖片
三位獲選為「最佳表現營員」的學員鄭安生(左一)、張倬僖(左二)和林君桐(右二),今日於分享會上分享行程體驗及感受。政府新聞處圖片

 

學員參觀香港科學館的「中國銀行(香港)呈獻:國家發展成就系列──無盡探索:中國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覽。政府新聞處圖片
學員參觀香港科學館的「中國銀行(香港)呈獻:國家發展成就系列──無盡探索:中國的航天、航空及航海」展覽。政府新聞處圖片

 

一名學員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體驗下身負壓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一名學員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體驗下身負壓裝置。政府新聞處圖片

 

一眾學員在暑假期間前往北京、酒泉及西安等地,參與為期9日的課程。今日(2日)於香港科學館舉行分享會。何姵妤攝
一眾學員在暑假期間前往北京、酒泉及西安等地,參與為期9日的課程。今日(2日)於香港科學館舉行分享會。何姵妤攝

 

學員於香港科學館舉行的分享會上獲頒證書。何姵妤攝
學員於香港科學館舉行的分享會上獲頒證書。何姵妤攝

 

學員仰望武清觀測站感震撼

除了參觀多個國家重點的航天設施外,學員亦進行了火箭模型製作課程,另一重點課程是參觀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眾學員體驗了航天醫學項目及航天員訓練項目,包括試穿航天服、品嚐太空食品、體驗下身負壓裝置和臥位跑步等活動。

沙田官立中學中五學生林君桐表示,最深刻的景點是高達72米的武清觀測站,當她仰望觀測站時感到相當震撼,「站在下面感覺自己很渺小」。有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學科的她,亦對於可以進入監察站內部,進一步了解航天科技如何接收訊號,感到相當興奮。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中三學生張倬分享稱,最深刻的活動是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事前他們觀看了有關發射「東方紅一號」前的準備影片,看到每個人有自己的崗位,直到在現場參觀該發射中心,就像親歷其境。

拔萃女書院中三學生鄭安生指,行程中與眾多航天專家及航天員會面,他們都很友善,「像大哥哥、大姐姐,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又樂於向學員分享經驗和閒聊」。透過他們的分享,她明白到相比起豐富經驗,發展航天事業更需要創意,年輕一輩是有能力作出貢獻,令她感覺自己與航天事業更加近,在未來選科時會選擇物理相關科目,亦會將今次經驗向同學分享,加強他們對航天的興趣,一起為航天事業貢獻發展。

記者:何姵妤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