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穩定幣條例》上月1日生效,據了解,金發局上月底召開有關穩定幣的會議,談及金管局建議的穩定幣指引等5大討論主題,當中大家討論較聚焦KYB(認識你的業務)及KYC(認識你的客戶),約有30名與會人士,包括來自有意申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機構、港交所(388)等,但金管局則沒有代表出席。有消息人士表示,金發局以往都會舉辦一些會議,以了解政策變動,如何影響到業界生態圈,並會索取意見,做後續研究和政策倡議。
開會逾2小時 科企反對KYC
另一個消息指,當天出席者包括來自有意申請穩定幣發行人牌照的機構,當中有螞蟻、連連支付,以及港交所等,金管局並沒有代表出席,至於金發局則派出行政總監區景麟,以及總監及政策研究主管董一岳做代表。整個會議歷時逾2小時,大家討論較聚焦KYB及KYC。對此,本身已受規管的機構如銀行等認同有關做法,認為若不中央化、不做KYB和KYC、不能追蹤,穩定幣就猶如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不過,科技公司則持相反意見,不贊成KYB及KYC,冀可盡量減少規管,而單單這課題就討論了很久。
探討成立穩定幣專責小組
是次會議的討論主題包括,穩定幣牽涉國家政策,不只是商界,提出需要一個不同地方的互認穩定幣發牌機制;金管局建議的穩定幣指引,提及KYC、打擊洗錢(AML)和虛擬資產轉移法規(Travel Rule);如何探索財資代幣(Treasury Token);未來如何發展穩定幣市場,提升香港在全球穩定幣樞紐地位的競爭力;穩定幣生態圈協作,創造可持續未來發展,其中考慮成立專責小組。
本報曾向金發局查詢上述事宜,但截稿前尚未有回覆。金管局7月底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要求,鼓勵有意申請的機構在8月底前表達意向,9月底前正式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