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分析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長或略低於5%的增長目標,整體呈「前高後低」格局。雖然上半年經濟表現亮眼,錄得5.3%的增速,但他認為下半年經濟面臨出口、消費、財政等多重挑戰。
出口搶跑行為或引發「反噬」
出口方面,隨着新興市場關稅不確定性下降,前期出口搶跑行為或引發「反噬」,第四季甚至明年上半年出口或遭拖累;消費方面,第四季將面臨以舊換新補貼高基數壓力,去年第四季補貼規模1,500億元,今年第四季度僅690億元,家電、新能源汽車行業增長或受影響;財政方面,上半年財政前置明顯,下半年實質拉動總需求的政府債券增量或僅0.2萬億元,對經濟的提振力度將弱於上半年。
此外,房地產市場自4月以來重新走弱,銷售與房價環比持續偏弱,預計需額外數個季度調整,或到明年二、三季度才有望進入「新常態」,實現銷售企穩及房價平穩。綜合來看,第四季經濟面臨的挑戰相對更大。
內地樓市仍有多個核心矛盾
針對房地產市場,張寧指出,去年9月以來房地產政策放鬆力度有限,近期北京、上海郊區放鬆限購的效果也相對有限。當前房地產市場有多個核心矛盾,包括按揭利率(約3%)仍有下調空間,預計隨着人行減息或可降至2.5%至2.6%,以提振居民信心與購買力;城中村改造進展緩慢,100萬套改造計劃需進一步加速;去庫存進展遲緩,地方政府開展去庫存項目面臨融資及運營成本高於公租房租金回報率,以及官員問責壓力大。
張寧認為,未來可通過降低地方政府融資成本、緩解問責壓力、引入中央層面資產管理公司參與等方式,加快去庫存進展。預計到明年二、三季度,房地產市場實現均衡的條件將更成熟。
A股估值相對仍有折價優勢
A股近期保持上行,針對當前投資者關注的「市盈率回升是否意味A股不便宜」問題,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分析表示,A股雖市盈率升至歷史均值上方,但股權風險溢價仍處歷史均值上方且接近1倍標準差,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估值利好未充分體現;全球視角下,A股估值相對發達及新興市場仍有折價優勢,吸引海外資金回流;同時,中長期資金入市、對外開放深化等政策,以及信貸脈衝與政府支出增速提升,均為估值提供支撐,後續仍有推進空間。
個人投資者未大規模入市
他進一步指出,個人投資者未大規模入市,7月A股新開戶約200萬戶,但按「新開戶與新增投資者2:1至3:1」的歷史比例推算,新增投資者僅100萬戶左右,未見大規模場外資金入場;另外居民超額儲蓄仍處上行區間,個人投資者交易佔比低於去年「924行情」,顯示市場情緒未達過熱水平。
在市場風格與板塊選擇上,孟磊認為中小盤股短期仍有利好,但動能趨弱。他說,歷史數據顯示,A股成交量放大時,中證500、中證1000等中小盤指數往往跑贏滬深300(大盤藍籌),當前A股成交量處於相對高位,仍有利中小盤股表現。但他提醒,目前A股成交量已接近3萬億高位,進一步大幅擴容可能性降低,中小盤股的超額收益動能將較上半年有所減弱,且當前中證1000相對滬深300的估值已處於歷史均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