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結香港基金今日(28日)舉行《跨越體育界限 共建盛事之都》政策報告發布會暨研討會,討論發展產業數據、鼓勵公私營資助及培育產業人才三大關鍵領域。報告結合先前提出的建議,包括主動申辦與策劃賽事、提升基礎設施及推廣體育娛樂,共提出六大領域共22項具體政策建議。研究團隊曾訪問逾50位持份者,並借鑑其他地區經驗,探討在港籌辦大型體育活動時面對的挑戰,以多方位推動香港成為「體育盛事之都」。
建議設「Young」品牌 資助上限1000萬
報告建議文體旅局設立「Young」品牌,專門資助新穎且具潛力發展為「M」品牌的賽事,如國際規模大師賽、青少年賽和全國職業聯賽,資助上限為1000萬元。大師賽針對中高齡資深運動員,其消費能力較高,能帶動酒店和娛樂消費;青少年賽則可提升本地運動員競技水平和信心,同時帶動家庭消費;全國職業聯賽採用主客場制,賽季長達二、三十場,能吸引外地球迷來港,提升經濟效益和城市氣氛。
至於「M」品牌,分為競技賽和表演賽,前者注重選手等級或賽事認證,後者側重明星效應和觀眾活動。現時兩者的配對基金比例均為政府與企業各一半,惟表演賽操作模式較商業化,報告建議將比例調整至政府三成、企業七成,從而騰出資源支持其他有潛力賽事。





倡善用博彩收益設體育產業發展基金
被問及「M」品牌檢討後,表演賽獲資助機會是否減少,團結基金副總裁水志偉表示,現時申請「M」品牌活動並非均需動用1500萬元上限資助,過去亦有活動資助額低於600萬元。「M」品牌改按評分資助600萬至1500萬元,能與政府其他計劃形成階梯式配套,屬合適水平。
對於早前美斯訪港缺陣風波,水志偉認為屬個別事件,香港仍具吸引力令頂級球星訪港,又指政府事後反應迅速並檢討,近期在舉辦賽事方面已有進步。他重申,報告建議私人機構申請舉辦大型盛事,應與相關體育總會合作諮詢,以更了解業內潛在問題,降低風險。
報告亦建議,建立產業數據統計機制,量化產業規模;善用博彩收益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基金,開拓體育盛事資金來源;強化「M」品牌核心贊助小組職能,促進企業參與;善用本港及內地賽事推動人才發展,為本地學生增加實踐機會;完善退役運動員轉型計畫,推動盛事人才發展。
預計今年上半年盛事已吸引84萬旅客
團結基金總裁李正儀致辭時表示,隨啟德體育園開幕,本港每月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加上11月粵港澳大灣區合辦的全運會,香港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體育發展黃金機遇,應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據預計,政府2025年上半年各種盛事已吸引84萬旅客,帶來33億消費額,並創造18億經濟增加價值。她指,舉辦體育盛事有助提升運動員競技水平,更能促進經濟、凝聚社會,同時提升香港國際形象,一舉多得。
她認為全運會是重要里程碑,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合辦更大規模綜合賽事奠定基礎,未來應進一步推動香港與內地在體育基礎設施共享、專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從體育領域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全面交流合作。
記者、攝影:曹露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