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由明日(27日)起至12月15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萬眾一心 維護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覽。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詞時表示,下星期將迎來莊嚴而意義深遠的中華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邀請市民特別是年輕朋友,前來參觀這個別具意義的展覽,共同緬懷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這是來之不易的和平,攜手開創更美好的未來。政府亦在修繕全港各區抗戰遺址,讓市民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抗戰歷史和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提升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展覽展出逾180抗戰文物
陳國基續稱,今次展覽展出180多件抗戰文物,當中包括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國家一級文物,極為珍貴,每一件文物歷史、圖像、照片和文獻都是抗戰歷史的見證,還原了抗戰時期的歷史真相,全面展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中流砥柱的角色,以及香港在全國人民對抗戰的貢獻,展示了香港同胞祖國人民血脈相連的深厚的情誼。





香港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致詞時,代表國家文物局向展覽開幕表示熱烈祝賀。提到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戰爭,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取得了抗戰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強調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
他又稱,香港抗日鬥爭是全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不會忘記,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風雨同舟,請纓發起抗日救亡運動,以募捐籌款、抗日宣傳、收容難民、日貨、回國抗戰等方式支援祖國,書寫了同仇同判的抗戰故事;而歷史文化裡,香港成為國際援助中國共產黨抗戰的重要通道,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在這裡進行大量抗戰的捐資捐物,架起了支援前線的故土之情。






展覽是歷史回望、民族傳承及昭示和平未來
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表示,代表主辦方中國國家博物館向所有為抗戰勝利付出犧牲的先烈和同胞致以最深切的緬懷,向為本次展覽傾力奉獻的機構與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指今次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對和平未來的昭示。他續稱,香港作為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證據之一,在這段歷史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輝,這段記憶是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的見證,更是「一國兩制」下愛國精神的深厚思想。







展覽突顯全民族抗戰與香港貢獻
展覽透過約183件從中國國家博物館、本地文博單位及收藏家商借的抗戰文物,輔以本館的藏品及搜集得來的歷史照片和錄像,全面闡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始末、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的中流砥柱角色、香港在全民族抗戰的重要角色,以及中國戰場與世界反法西斯戰場聯為一體的意義,表現出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抗戰精神,對終結戰爭和維護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
今次展覽部分重點展品,包括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借出,在台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使用的大刀;亦有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記者入場證;多份報道日本投降的香港報章,包括1945年的9月4日的《星島日報》頭版。
記者、攝影: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