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清晨六時,原本安靜的密芝根湖畔已經人聲嘈雜、近萬名運動員帶着不同於平日競技場上的神情,他們的眼裡沒有單純的輸贏,而是閃爍着一種溫暖的光。健兒們與支持者在清晨就已抵達近白金漢噴泉的賽場,身上穿的不只是運動裝備,更是一份使命感。
8月24日的第42屆芝加哥三項鐵人賽(Chicago Triathlon 2025),健兒們不僅需要跳入水溫依然冰冷的密芝根湖奮力游一英里、從湖裡爬起奮力跑6英里、最後一程是騎自行車24英里、最終點回到白金漢噴泉。清晨,只見無數的浪裡白條在湖中奮力用雙臂划進、最終的一程騎著自行車奮力前進、把汗水化作對慈善的支持、每一位參與者都在為需要幫助的人籌集經費與希望、每一位健兒都是冠軍獲獎人。
岸邊圍觀的都是熱心的啦啦隊、為經過的運動員助威加油,啦啦隊的掌聲此刻不僅是健兒的努力,更為為那份善意而響起。無論是職業選手還是業餘愛好者,他們都在用行動証明:運動不僅是力量的較量,更可以成為愛心的傳遞,汗水與努力化作一股堅定的力量,流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為病患與弱勢群體帶來希望。
今年的第42屆三項鐵人賽,分別在8月23日(星期六) 與24日( 星期日)在芝加哥的富樂敦湖濱(Fullerton Beach ) 與密芝根湖畔 ( Lake Michigan) 盛大展開。據主辦方稱今年有來自全球23個國家、全美各地的近萬名運動員參與。年齡從7歲到86歲不等,比賽結束之後,大會將於白金漢噴泉的格蘭公園啟動歡樂的派對,用最歡樂的氛圍迎接所有的健兒回歸。
芝加哥三項鐵人賽是沒有分「名次」的,也無任何獎金,所有參與者都是為慈善公益活動而參與,因此所有的參賽選手都是「金牌得主」。參加三項鐵人賽的選手是「一視同仁」的,基本是考驗體力、耐力、能克服重重睏難,比賽要求入水能遊、出水能跑、能快速騎自行車上路,報名參與者也不分年齡、性別、也不理是否是殘障者,都一視同仁的要求進行相同的賽程。參加鐵人賽的選手,其最終的目標就是為了慈善公益籌款活動。
所有的收入盡數捐贈
凡參加三項鐵人賽的選手,都必須繳交註冊費用,所有的收入,盡數捐贈予兒童癌症中心,包括了患有白血病、淋巴腺癌的兒童用作醫療經費,同時也捐贈予芝加哥糧食銀行,提供食物給低收入的家庭或遊民。因此,三項鐵人賽是一項慈善的行動,每一年都獲得全球各地有愛心,有正能量的運動好手參與。
三項鐵人賽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西岸,由加州的聖地牙哥田徑俱樂部創辦,並結合了夏威夷當地的三項耐力賽而演變成為如今的三項鐵人賽。
第一次三項鐵人賽在1978年在夏威夷舉行,隨即運動的普及、國際的三項鐵人賽聯盟成立,標準距離的鐵人賽被確定,並於2000年悉尼奧運會首次亮相,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三項鐵人賽的基本規則很簡單,參賽者在比賽中要完成1.5 公里的游泳、40公里的騎自行車和10公里的長跑。此代表著參賽的運動員必須具備入水能游、出水能跑、跑完能騎自行車飛奔的技能,缺一不可。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芝加哥第42屆三項鐵人賽,以在密芝根湖游泳一英里為競賽的第一炮。 梁敏育攝

健兒們跑過公園。 梁敏育攝

競賽項目最後一程騎自行車從南到北、再轉向南向回到白金漢噴泉終點。 梁敏育攝

圍觀的啦啦隊站在路旁熱情的為健兒們助威加油。 梁敏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