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週三宣布對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簡稱ICC)的四名官員實施新一輪制裁,此舉是因該法院對以色列領導人發出逮捕令及過往曾決定調查美國軍方人員,從而引發華盛頓方面的強烈反彈與施壓。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直指該法院為「國家安全威脅」及針對美以的「法律戰工具」,此次制裁行動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係,並可能對國際司法體系造成深遠影響。
制裁名單與美方理由
根據美國財政部與國務院公布的訊息,此次受到制裁的四名官員分別為來自法國的法官吉盧(Nicolas Yann Guillou)、來自斐濟(Fiji)的副檢察官汗(Nazhat Shameem Khan)、來自塞內加爾(Senegal)的副檢察官尼昂(Mame Mandiaye Niang)以及來自加拿大的法官普羅斯特(Kimberly Prost)。魯比奧在聲明中強調,美國一貫反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政治化操作、權力濫用及對美國國家主權的漠視,並敦促其他盟友共同抵制該機構。
國際社會強烈反彈
特朗普政府的單方面制裁行動立即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敦促華盛頓撤銷制裁,並強調法院在打擊有罪不罰現象中的核心作用。聯合國(United Nations)發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亦表示,此舉嚴重破壞了國際司法的根基,並阻礙了檢察官辦公室的正常運作。國際刑事法院本身則稱之為對其司法獨立性的「公然攻擊」,並呼籲成員國團結一致,給予支持。
事件背景與深遠影響
此次制裁的導火線,源於國際刑事法院(ICC)去年十一月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及哈馬斯高層發出的逮捕令,以及法院在2020年授權調查美軍在阿富汗可能犯下的戰爭罪行。這是特朗普政府在短期內第二次對該法院人員採取制裁行動。分析指出,此舉不僅凍結了相關人員在美的資產,更可能阻礙法院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重大案件的調查進程。
與國際社會的譴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對美國的制裁表示歡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及以色列等國家均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此次制裁升級,預計將進一步激化國際司法管轄權的爭議,並對全球人權問責體系構成挑戰。
–
新聞來源:路透社
封面來源:美聯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