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不少華人入境美國時,因各種原因被邊境人員請入俗稱「小黑屋」的二次審查室。洛杉磯資深移民律師李翀鳴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小黑屋」並非真正的黑暗房間,而是移民局針對部分旅客進行深入檢查的行政措施。他提醒,無論持有簽證或綠卡者,都有可能遇到此情況,必須提前了解並妥善應對。
李翀鳴表示,被帶進「小黑屋」的原因主要有幾類。首先是曾有犯罪紀錄者,即便罪行並不嚴重,例如酒駕或家暴,都可能觸發海關電腦系統標註,被要求進一步審查。其次,若姓名與通緝令或逮捕令上的嫌疑人相同,尤其是常見姓氏,甚至連生日相近,也可能「中槍」。李律師舉例,有客戶因姓名與國際通緝犯重疊,每次入境都被帶去「小黑屋」。
第三種情況涉及身份問題。例如綠卡持有人長期未返回美國,移民官會懷疑是否已放棄永久居民身份;或持簽證入境者被懷疑從事簽證規定以外的工作,例如學生簽證卻有打工紀錄,或特定工作簽證卻另行受雇於他人。這些都可能導致進入「小黑屋」接受盤問。
至於在「小黑屋」裡會發生什麼?李翀鳴指出,移民官有權檢查旅客攜帶的行李與電子設備,包括電腦、平板、手機,甚至要求開啟應用程式查看內容。他提醒,雖然這屬於行政權限,但旅客仍應事先清理裝置內的隱私資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質疑。尤其是涉及非法工作的痕跡,更不宜留存。
對於綠卡持有人,若超過半年未回美國,系統可能自動視為放棄常住意圖,入境時即容易被帶去詢問。李翀鳴建議,這類人士在接受盤問時,應強調美國仍是唯一常住地,僅因家庭或工作原因暫時離境,並表達積極回美的意圖。如果離境時間過長或頻繁,則應事先申請「回美證」,以保障綠卡身份。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洛杉磯資深移民律師李翀鳴。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