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華人黃友興(Phil Wong)在11月大選勝出成為第30選區市議員,將會締造華人在市議會參政新的一頁,明年市議會將有華人市議員三人,加上兩名韓裔及一名印度裔共6 名亞裔,是紐約市議會史上最多亞裔成員。
然而在6日晚黃友興在法拉盛籌款會上的支持者表示,他的勝出不只是人數上的突破,而是為捍衛華人傳統核心價值「任重道遠」,在黃友興植根在30選區近50年裡,他們看到一位「誠信的好人」,不會隨意為權位或引誘而變更立場,在這個隨波逐流的政治世界裡,「誠信」及「堅持立場」顯得何其珍貴及重要。
籌款會上約50多來自各區的支持者,他們上台講述如何認識黃友興,而在酒樓的四壁全是黃友興曾經為社區建立的功績,例如他在聽證會上為華人爭取天才班,為保留SHSAT曾到奧本尼游說及無數次示威,為打擊遊民所與政府周旋到底,也加入了哈佛大學平權法案招生政策的訴訟,黃友興被支持者稱為「專業示威客」,同時也顯示他對華人社區的關懷及重視,從沒有因困難而退卻,他的足跡和照片留下了最有力的參選政綱。
黃友興表示,多年來的抗議和示威,艱辛付出而成效不大,因為現任市議員何頓的任期限制,及得到他的背書,他想以「門外漢」(outsider)改變成為「圈中人」(insider),他為亞裔發聲(speak up)和「站立」(stand up)的立場從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發聲的地點。
為了改變這個發聲的地點,他說:「6月24日初選那天氣温102度,我的手指撥電話至發麻,腿酸近乎痙攣,手面都在脫皮,為了改變發聲地點,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而且我打贏了獲得最大工會的支持者,以及花費最多錢的對手。」他指的是商人Paul Pogozelski和教師工會策略師Dermot Smyth,其中一人在敗選感言上也稱讚黃友興是一位「滿有誠信的君子」而考慮背書他。
若社會主義民主黨馬姆達尼成為下屆市長,再加上已經激烈進步的市議會,支持者認為黃友興的角色越發「重要及唯一」(unique),多一把堅定的聲音總比沒有的好,而且在一片極左的風氣上,更需要如黃友興及莊文怡捍衛華人社區的理念,正如黃友興的成功是來自中國人的傳統,謙和、勤奮,上進,市議會需要這種價值觀。
皇后區30選區,涵蓋Maspeth、Middle Village、Glendale,以及Ridgewood、Woodhaven和Woodside的部分地區,華人15%,白人57%,西語裔31%。
黃友興將於11月4日與同樣來自Holden團隊的共和黨人Alicia Vaichunas一較高下,目前他需要籌款為11月作最後衝刺。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黃友興在法拉盛籌款會與支持者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