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今日(8日)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2025年《施政報告》建議書。建議書以「融通內外、創新突圍」為主題,提出逾100項具體建議,包括望香港盡快加入RCEP、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延長多一年。
廠商會倡國際化戰略 強化香港全球角色
廠商會會長盧金榮強調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的重要性,稱香港八大中心定位有很強的國際化角色,政府應提升香港在不同領域的國際化優勢,又指政府應鼓勵更多國際組織來港落戶,並可在北都規劃用地予相關組織。
他表示,民間組織、商會在講好香港故事時可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可進一步提供實質支持,如設立表揚計劃,亦建議政府全面審視駐外辦事處的全球布局,尤其是加強在非洲、南美的支援。




破格發展北都 倡設食品科技生態圈
副會長黃家和表示,政府應以破格思維推進北都建設,盡快成立主導產業園營運與招商的旗艦公司,並考慮由港投公司注資,以及邀請具經驗的中外園區開發商成為策略夥伴;他又建議在北都設立「香港食品產業園」,打造集研發、檢測與生產於一體的食品科技生態圈。首階段可聚焦銀髮食品、健康食品、清真食品、港式特色產品及未來食品等領域。
就支援中小企方面,副會長吳國安建議延長「還息不還本」措施一年、「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及九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以及降低擔保費和利率,以穩定中小企資金鏈;探討推出支持企業融資的應急措施,以舒緩商業地產估值下降的影響,敦促銀行避免因融資抵押品減值而「一刀切」收緊融資額度。
他又表示,中美貿易戰仍不明朗,建議政府重推「百分百信用限額提升計劃」一年,以及放寬對企業付貨前保險的申請條件並降低保費;又建議「BUD 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合併後,每家企業資助總額維持800萬元,並保留甚至提升對本地市場推廣的資助。
消費券救市有限 外勞非為減成本
至於部分政黨提出可派發消費獎賞式的消費券,盧金榮表示廠商會對此持開放態度,認為有針對性的消費券可短暫刺激消費市場,但長遠市民消費習慣改變,需加緊改善服務業以適應時代。
就輸入外勞爭議,黃家和表示輸入外勞某程度上幫助解決缺乏人手情況,強調企業申請輸入外勞並非為減輕營運成本,而是希望有足夠人手為業界服務,又指餐飲業很多本地員工「炒散」,對企業發展沒有穩定性。
就連鎖企業結業後可能影響已申請來港的外勞,黃家和表示會密切和勞工處溝通,相信處方或會制定有關指引處理外勞事宜。最近有不少連鎖食肆結業,黃家和表示反映現實,稱經濟未復蘇下市民消費力下降,期望除更多遊客來港,香港市民也可多消費,而近來活動也讓街上更多人流。
記者:曾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