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77歲姓袁退休婦人,昨日被發現在葵涌葵盛東邨寓所內身亡,屍身已腐爛見骨。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老婦已去世逾1年半。據悉房署曾先後發出通知要求解釋資產來源及發出遷移指示,多次未獲回應下破門入內,才揭發事件。房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今早(8月7日)在商台節目表示,現實上很難要求房署時常破門檢查長者狀況,而過去房署曾設專職人員定時聯絡長者,然而後來因資源問題沒有延續,未來只能靠科技監察,盡早識別高危長者。
房署需取捨平衡 過往不時出現「錯誤破門」尷尬情況
梁文廣指出,隨着屋邨老齡化及長者增多,不時都會有長者失聯一段時間的情況,但過去一般而言,房署很難短時間內破門檢查,始終現時大家重視個人生活私隱,要是沒有出現可疑情況如異味、無用水電、長期欠租等,原則上都不應破門滋擾他人,「以往都發生過,街坊心急咗,搵人破咗門,但原來戶主只係落咗街、返咗鄉下,都幾尷尬」,所以這是取捨平衡。而今次個案,死者由社署協助交租,是以沒有發現可疑的欠租情況。始終也沒有可能單靠鄰里關懷,「這是道德層面的事,做到固然好,但沒有可能要求整個社會都跟我們的標準去做」。
至於屋邨管理層面有沒有可以再優化之處,梁文廣憶述,過去在九十年代末至00年代初,房屋署曾設有「長者屋邨聯絡主任計劃」,會有一位專職的同事,處理長者個案,該主任手上會有齊邨內高齡、獨居、雙老長者家庭的聯絡資料,了解其是否有福利上的需要,有沒有使用氧氣機需要、重要醫療紀錄等,若遇上年檢停電等情況,會特別通知及轉移等,亦會經常聯絡,了解生活需要等。





過去屋邨曾設專職主任聯絡長者 資源考慮無繼續
不過梁文廣指,後來因為資源運用的考慮,有關計劃已停止。現時有關工作交由每座樓的房屋主任處理,但現實上「一幢和諧式公屋,講緊700至900戶,乜嘢都關佢事,邊有可能再分身照顧啲長者。」至於房協,目前有「一邨一社工」計劃,若遇上可疑情況,會即時聯絡及轉介社區機構。
他指,理解政府資源緊張,房署未必可再設立新職位,但現時亦有一些科技的方式,成本較低之下監察住戶情況,例如門口長期沒有開過,便可通知其家人。房署今年3、4月起有相關的計劃,只要獲長者本人同意,有一段時間沒有開關門就會啟動系統。
關愛隊方面,梁文廣指據其了解,幾個月前開始有相關計劃,社署增撥了一些新資源給全港關愛隊,做長者關懷工作,專款專用,現時開展了約一、兩個月,服務包括上門探訪,了解長者及識別高危人士等,不過可惜計劃只是啟動初期,未覆蓋到太多長者。
小提琴導師被收回公屋 梁:能證明居住痕跡就可接受
近日一名小提琴女導師,就被收回公屋單位司法覆核敗訴,案情指其水電用量近乎零、房署家訪近20次都無人應門。梁文廣指公屋是珍貴公共資源,很多基層市民排隊輪候,使用者必須真的住在該處才行。
他指翻查法庭上的理據,房署整個調查中,要證明事主「沒有善用」公屋單位,不會只靠一兩種證據,會有多種不同方法,除了家訪,亦會有審視水電用量、向座頭保安了解、翻查閉路電視、向周邊街坊了解有否見過該人出入等,作綜合考慮,其實只要事主能證明自己以該處為主要居住點就行,有充足解釋機會。他憶述過往曾接觸一些個案,事主水電用量極低,「廁所都唔沖,馬桶都乾埋」,但能證明自己每晚都回家睡,只是會到附近公園如廁、洗澡等,房署也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