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本港的商舖及寫字樓的空置率持續上升。有議員建議當局允許非住宅物業業主以分期方式繳付該等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並參考英國和澳洲等地方的做法,推出臨時性的非住宅物業差餉寬減措施,以協助業主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30日)在立法會表示,當局現時沒有計劃允許非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以分期方式繳付,同時亦沒有計劃為吸引外來投資而調整印花稅。
非註冊物業市場過去一年交投相對穩定
許正宇表示,當局主要有三個考慮。首先,現時非註冊物業交易的印花稅由100元至最高稅率4.25%不等,僅佔交易成本極少部分,而最高稅率也只是適用在物業售價或價值高於約2174萬元的交易,由於印花稅一般由買家繳付,因此政府不認為現時繳付印花稅的安排,會對非住宅物業的業主構成財務壓力。他續說,根據印花稅條例 ,印花稅署署長需要在印花稅繳付之後才加蓋印花,換言之分期繳付但未繳清印花稅的文書是不可以加蓋印花。而一般而言,未加蓋印花的文書在民事糾紛的法律程序中,是不得被接納為證據,有關文書亦不能在土地註冊處上辦理註冊。
許正宇又指,非住宅物業市場過去一年的交投相對穩定,根據稅務局資料,在2025至26年度首季,共有約3600加蓋印花申請涉及非住宅物業,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7%,涉及金額交易的總金額約200億元 ,上升超過三成,因此政府未見到有需要改變繳付非住宅物業印花稅的安排。





非住宅物業空置率受多個因素影響
許正宇表示,香港經濟穩健增長,在2024年全年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上升了2.5%,今年的第一季則按年上升3.1%,較上一季2.5%的升幅有所加快。但與此同時,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去年年底私人寫字樓和私人商業樓宇的整體空置率,分別是16.3%和11.8%,較前年上升了1.4%和1.5%。
因此局方認為,非住宅物業空置率並非完全受香港整體經濟影響,其他相關因素包括物業的供應量、企業本身的營運和發展狀況、本地市民和旅客消費模式的轉變等。此外,業主也會考慮多項因素,以決定是否將空置物業出租,例如市場趨勢、自身的資產管理策略和財政狀況、租金水平等 。
政府:適時檢討「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提出質詢的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關注當局會否考慮推出政策誘因及措施,例如適度放寬外資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申請人投資非住宅物業的限制、降低非住宅物業的印花稅率,以及提供融資優惠或簡化投資審批流程等,以吸引國際資本及促進市場交易的活躍度。
許正宇表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現時容許申請人投資住宅及非住宅的房地產,而獲計算入投資總額的上限是1000萬元,已佔該計劃最低投資要求的三分之一 ,政府會持續去檢視申請人的投資情況,並且適時檢討相關安排。政府已經在前年2月底將徵收一百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20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並調整其他印花稅的稅階,在今年2月底進一步將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提高至400萬元,措施都有助降低部分住宅及非住宅物業交易的印花稅,因此當局現時沒有計劃為吸引外來投資而調整印花稅。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