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外賣平台近期的價格大戰,令政府憂慮市場出現太過「內卷」,因而急急叫停。不過,價格大戰卻有意外收穫,就是有助激活夜間消費市場,帶動全國127個城市夜間定單按月激增逾100%,廣東7月以來夜間堂食定單量(下午6時至隔日早上6時)按年增長超過21%。有浙江小龍蝦夜宵檔表示:「定單量幾乎翻倍甚至更多,每天都要做到後半夜」。然而,隨着政府約談多間主要外賣平台,規模達5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夜間經濟市場正面臨挑戰。
阿里巴巴(9988)旗下淘寶閃購發布的暑期消費系列數據顯示,7月以來,內地127個城市的夜間定單按月增長超過100%。另外,500億平台消費券在7月帶動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夜間定單增長超過兩倍,超過64萬間門店在周末夜定單取得翻倍增長。浙江台州一間售賣夜間燒烤小龍蝦的店員向記者透露,因門店位置原非熱門商圈或住宅區,過去生意平平,而今個夏天以來夜宵需求猛增,加上外賣平台近期的價格補貼,「定單量幾乎翻倍甚至更多,每天都要做到後半夜」。
夜經濟市場規模達50萬億
事實上,在外賣平台掀起價格大戰之前,夜間經濟的蓬勃發展早有跡象。根據最新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超過60%的消費行為都集中在夜間時段,這使得夜間經濟整體市場規模一舉突破50萬億元大關。
深入分析還可以發現,這一龐大市場正呈現出多點式爆發的新趨勢。具體來看,旅遊景區是其中一個重要爆發區域。有數據顯示,全國5A級旅遊景區的夜間開放率呈現跳躍式增長,從2020年僅23%的水平大幅攀升至63%。
以浙江台州紫陽街夜市為例,該夜市巧妙融合當地特色,憑藉獨特的宋韻文化IP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成功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來打卡,其夜間遊客比例已佔總遊客量的45%以上。台州市投資促進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夜經濟或地攤經濟的回歸並非簡單的「鬆綁」,而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為基層民眾創造生計,同時豐富夜間消費場景,促進經濟循環的舉措。
另外,跨境夜間消費也呈現上升趨勢。以深圳皇崗口岸為例,作為深港兩地間唯一24小時開放的陸路口岸,其夜間客流按年增長達18%。數據顯示,其中香港居民消費佔比較去年同期提升6個百分點,達到24%,面對夜間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政府正積極出台支持政策。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近日發布方案,明確表示將「激活夜間消費動能」,對酒吧與娛樂場所的營業性演出實施「應批盡批政策」;廣東啟動「2025廣東夜經濟暨暑期消費促進活動」,以「粵夜粵美」為主題推出超過200場活動點燃消費熱情。
消費狂歡最終由商家承擔
然而這場消費狂歡背後隱藏着諸多隱憂。一位美團區域運營站長坦言,雖然平台為商家帶來流量,但庫存風險、售後成本以及流量競價等壓力最終都由商家承擔。另外,近期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已約談多間主要外賣平台,餓了麼、美團和京東等平台隨後全面下架了「零元購」等極端促銷活動。隨着外賣大戰降溫,夜間經濟的爆發式增長能否維持仍有懸念。
學者:短期平衡各方利益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發展夜間經濟的核心在於拉動內需、促進經濟恢復,關鍵是要在短期內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實現可持續發展。
金融學者李兆波指出,過度低價競爭不僅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而且難以持續,減少補貼雖然短期可能帶來陣痛,但長期來看將促使行業尋找更健康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