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專攔作家布特(Max Boot)撰文:
譯:曾維燊
圖:美聯社
普京輕視特朗普,將為錯誤付出代價
總統對烏克蘭態度驚人轉變,接下來還有更多事要做。
特朗普總統週一宣布對烏克蘭援助,再次證明他是個難以預測的人。
特朗普在其波瀾壯闊、長達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唯一始終如一的,就是支持俄羅斯獨裁者普京,並對烏克蘭持懷疑態度。2014年,特朗普稱讚普京非法吞併克里米亞是「非常聰明的舉動」,那是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前奏。2023年2月,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橢圓辦公室爆發激烈爭吵,導致美國暫停對基輔的援助,差點讓美國全面放棄烏克蘭。
然而,週一特朗普在橢圓辦公室會見北約秘書長魯特時,態度大變。他宣布美國將向歐洲盟友出售「頂級武器」,再轉交給烏克蘭,並威脅若普京在50天內不達成停戰協議,將對俄羅斯及其貿易夥伴徵收100%關稅。
特朗普的最後通牒變化多端,他多次推遲實施關稅的威脅便是證明,美國政府對烏克蘭援助仍有不足,但此番轉變無疑令人震驚且受歡迎。這對烏克蘭和自由陣營是好消息,對普京及其在平壤、北京和德黑蘭的獨裁盟友則是不利。
這轉變部分歸功於澤連斯基自橢圓辦公室風波後努力修補關係。想想四月教宗方濟各葬禮上兩人的著名合照,澤連斯基展現出外交技巧與戰時領袖風範。
但主要原因是普京。特朗普和普京通話數次,卻未推動結束俄羅斯的侵略戰爭。特朗普週一抱怨,電話內容總是「很友好」,但接著「導彈便轟炸基輔或其他城市」。他逐漸明白普京是在耍他,根本無心結束戰爭。
普京再次嚴重誤判,就像伊朗神權者拖延核談判一樣。特朗普正展示他不怕懲罰不誠實國家。
普京最致命的錯誤,是2022年誤以為數週內能征服烏克蘭,結果陷入消耗戰,導致約百萬俄軍傷亡,比俄羅斯(及蘇聯)自1945年後所有戰爭損失還多。龐大的人員及武器損失未帶來勝利,戰況反倒比一戰西線攻勢還要緩慢。
普京不願認輸,反而加碼。俄羅斯加強導彈與無人機攻擊烏克蘭城市,動員約60萬軍隊集結周邊。他仍指望軍力可戰勝烏克蘭,願意犧牲與特朗普的關係以爭取時間。
儘管俄軍兵力佔優,戰線卻幾乎停滯。雙方大量無人機讓大規模推進風險過高。烏克蘭今年預計生產400萬架無人機,有望抵擋俄羅斯夏季攻勢。
近月來烏克蘭最大風險是防空彈藥耗盡,導致俄羅斯無人機與導彈攻擊造成更多破壞。空襲難以為俄羅斯贏得戰爭——歷史經驗顯示空襲往往激起更強烈抵抗——但卻能造成大量平民死傷。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提供更多防空彈藥與其他武器,有助減輕俄羅斯空襲威脅。重要的是,特朗普表示願意出售更多愛國者防空系統給烏克蘭。
這是良好開端,但若特朗普想結束戰爭,還需更多作為。除了更快對俄實施制裁外,最關鍵是解凍西方凍結的俄羅斯資金。國安老將澤利科(Philip Zelikow)最近指出,美國控制的俄羅斯資金比先前報告高出許多,約有五百億元現金。其他約三千億元分散在歐洲、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地。
如果估計準確,美國不必說服其他盟友,便能自行動用大筆俄資。這筆資金將為烏克蘭提供決定性優勢。烏方已大幅提升國內防衛產能,估計若有更多資金支持,產量可增加三倍。用俄羅斯資金擊退俄軍、逼普京回到談判桌,帶有一定諷刺意味。
說實話,特朗普是否願意凍結俄資仍令人懷疑,但直到週一,他是否提供更多援助也看似不大可能。阿亞圖拉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與普京如今都深刻體會,輕視特朗普或對他舉止妄下斷言是錯誤。
以上翻譯內容取自《華盛頓郵報》之公開報導,僅為華語讀者提供主流媒體之新聞論述、社會輿論及文化觀點等參考。其所載立場與觀點,並不代表星島日報、星島中文電台及編輯本人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