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車南下/陳美寶】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2日)宣布,「粵車南下」首階段將爭取於11月推行,每日限額100輛廣東省車輛進入香港市區自駕遊。首階段粵車僅可停泊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待次階段才開放駛入市區。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對《星島頭條》表示,措施會進一步便利内地市民來港遊玩,亦有助吸引經濟旅客。他又提到,業界會因應粵車南下客群推特定旅遊產品,如聯乘商場推出泊車優惠等,引導粵車司機前往旺區泊車消費等。
崔定邦: 有助吸引經濟旅客 去到1000架就最好
至於現階段政府初步每日批出100個申請是否「唔夠多」,崔定邦就認為現時仍是「起步中」,希望政府未來逐步放寬名額,笑言「如果運作暢順,去到1000架就最好」。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質疑政策設計,強調「自駕遊」必須實現「車上檢」,若旅客需下車攜行李入境再轉乘接駁交通工具,將失去自駕意義,直言「與其要求旅客在大橋停車後轉乘,不如直接乘坐金巴(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現行安排徒耗資源!」
田北辰:選擇自駕遊旅客通常具較高消費力
田北辰指,每日百輛的限額僅屬政策象徵性落實,對提振香港經濟效益有限。他建議當局應同步推行兩種模式:除現有方案外,增設允許粵車直接進入市區的選項,雙軌並行方能帶動消費。
他進一步分析,選擇自駕遊的旅客通常具較高消費力,有望刺激本地高端消費市場,並以周杰倫演唱會為例,笑稱「駕車旅客總不至於看完演出便即刻離開吧?」






易志明:停車場不足非問題 對購物區影響不大
航空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表示,實施「港車北上」已有一段時間,相信市民都期待當局作出對等安排,尤其零售業、飲食業、酒店業等都非常歡迎相關安排。他指局長提出兩個方案,第一個方便內地旅客,將車輛停泊在機場停車場後,毋須再進行入境手續進入機場,方便旅客透過香港機場接駁全世界。
至於容許粵車南下前往市區會否影響市區路況,易志明指停車場不足並非問題,而「粵車南下」始終都要行第一步,政府亦建議每日進入市區的配額只有100個,以平均在港逗留3日計,即最多同時有300輛「粵車」在港,相信對香港購物區影響不大,「唔一定要泊喺同一個商場內,可以泊在隔離,最緊要係有選擇」,亦希望內地旅客可以前往市區消費。
智庫倡酒店、商場建泊車預約平台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指,實施「粵車南下」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大里程碑,雖然首階段僅提供100輛南下車輛配額,但這是兩地深化融合的關鍵第一步。考慮到香港交通系統的現實承載限制,他建議政府鼓勵酒店、商場、主要旅遊景點及公共交通轉乘停車場建立泊車預約平台,不但確保南下車輛享有順暢的出行體驗,促進留港消費與商務洽談,還能減少不必要行車里程,緩解交通壓力。
陳恒鑌籲優化配套防交通壓力
民建聯交通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粵車南下」計劃將便利兩地居民旅遊、商務及探親,促進交流並刺激本港經濟。
為確保政策順利推行,陳恒鑌建議政府優化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通關流程,提升接待能力以減少塞車問題,並密切監察車流,避免集中進出造成交通壓力。他感謝政府接納民建聯建議,以100個名額作為起步,相信未來會按情況逐步增加名額。此外,他提醒政府留意獲批車輛的入境期限安排,避免車輛在限期末段集中出行,導致短時間內入境數量過多,對本港交通構成疊加壓力。
民建聯建議政府持續完善泊車設施及相關基建,並提供清晰指引,協助內地司機適應本港道路環境及交通規則,提升接待能力。針對部分車輛可能利用計劃從事非法載客取酬,政府應加強執法,確保入境車輛符合法規,維護市場秩序及公眾安全。陳恒鑌期望政府在試行期間密切檢視安排,及時優化政策,吸引更多旅客訪港,推動經濟發展。
「粵車南下」計劃有助提振經濟
香港總商會認為「粵車南下」計劃將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聯繫,為企業開拓新商機。
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該計劃為訪港旅客提供更便捷靈活的出行選擇,預計將為餐飲、零售、旅遊及服務等行業注入新動力,帶動整體經濟增長。她呼籲本地企業把握機遇,為自駕旅客提供配套服務及推廣優惠,以吸引更多消費。
記者:黃子龍、李健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