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崙新市長芭芭拉李宣誓就職

新任屋崙市長芭芭拉李(紅衣)宣誓就職。記者蘇婕雅攝

第二區新任華裔市議員王夏琳(右)與此前代任第二區議員的卡普蘭(左)。記者蘇婕雅攝

▍本報記者蘇婕雅屋崙報道 ▍

屋崙市政廳20日見證歷史性時刻——前聯邦眾議員芭芭拉李(Barbara Lee)宣誓就任市長,成為屋崙歷來最資深的政治領袖之一。她在就職演說中表示,將帶領屋崙這座充滿潛力的城市應對安全、財政、住房與信任危機,並誓言「從今天起,開啟一個以團結、正義與透明為核心的新時代」。

當日上午,市議會召開特別會議,正式認證4月15日特別選舉結果。根據通過的決議,芭芭拉李獲選為新任市長,王夏琳(Charlene Wang)當選為第二區市議員,A提案獲得多數市民支持,未來將徵收新銷售稅,為市府提供穩定財源。

宣誓儀式以一段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開場。芭芭拉李提到,此次宣誓所用的《聖經》來自其祖父——一位出生於1867年、即奴隸制度廢除後兩年的德州非裔男子。「他母親曾是奴隸,而他成為德州第一位非裔郵差。我父親則是二戰與韓戰老兵,但戰後無法在聖利安住買房,因為他是黑人。」她說,這些經歷不僅塑造了她的政治信念,也讓她深刻理解制度性不公帶給社區的長遠創傷。

她強調:「今天的宣誓不只是個人榮耀,更是向全屋崙居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我們的城市是由實幹者、夢想家、藝術家與創新者組成。我們要恢復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從最基層做起,從最貼近問題的人那裡尋找解方。」

芭芭拉李坦言,近月與數百位市民面談,最常聽到的是對治安惡化與無家可歸問題的擔憂。她說:「我們不能容忍孩子在上學路上踩上針頭,不能默許市中心變得危險與荒蕪。我們要行動,不能只是開會與拖延。」

她承諾上任百日內啟動「十大行動計畫」,包括提升警力、加強社區巡邏、擴大庇護與治療服務,以及推動經濟與藝術並進的市區復甦計畫。「公共安全與同理心並不矛盾。只有當街區乾淨、安全、充滿希望,屋崙才會真正復興。」

她特別感謝過渡團隊及市議員的支持,強調將在市內設立多個社區工作小組,涵蓋財政、公私合作、青年、藝術、科技、信仰、經濟與文化等領域,讓政策以民意為本、以數據為導向、以行動為目標。

芭芭拉李坦承,屋崙正面臨高達數千萬元的預算缺口,未來兩年財政將極度吃緊。「這些赤字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但必須立即解決。我們會審核每一分錢預算,檢視稅收來源與義務支出,確保資源運用有效,並積極向州與聯邦尋求支援。」她對A提案的通過表達感謝,認為反映市民願意為城市的長期穩定投下信任票。但她亦強調:「新收入不是萬應靈丹。我們仍需深度改革與財政重整,才能真正走出危機。」

上午會議中,第二區新任華裔市議員王夏琳宣誓就職。她發表就職演說,回憶童年在華埠成長的經歷,提到母親曾為撫養兩名女兒而苦苦掙扎,而她則在希望之塔(Hope Center Tower)的公營長者公寓度過周末,在亞洲圖書分館中尋找慰藉與夢想。

她說:「屋崙曾是我的避風港,如今我將回饋它。作為市議員,我承諾傾聽基層聲音,勇敢面對毒品、性販運、失業與安全等問題。我們不能等待理想條件,因為我們沒有那種奢侈。」

王夏琳的發言獲得屋崙華埠商會等社區組織熱烈支持,會長陳美玲和理事李弘光對本報表示,期待與她攜手改善治安、提振商業、重建社區活力。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