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華人健康節法拉盛熱鬧登場

由美國華人醫師會主辦的第十八屆「華人健康節」於18日在法拉盛凱辛娜走廊公園(Kissena Corridor Park)熱鬧登場。活動當天吸引眾多不同年齡層民眾參與,現場提問踴躍、氣氛熱烈。

美國華人醫師會會長朱自強醫生表示,健康節自2007年舉辦以來,僅於疫情期間中斷一次。他指出,許多新移民因語言與文化隔閡,難以充分理解或善用美國的醫療制度與資源。醫師會希望透過這一平台,整合醫療機構、保險公司與社區組織,讓民眾「一次到場,就能了解多方資源」。

針對華人社區常見的醫療誤區,朱自強強調,並非所有病症都需仰賴急診處理。有些民眾對急診概念產生誤解,不是動輒就醫、過度依賴,就是過度恐懼、延誤病情。他呼籲民眾應定期與家庭醫師保持聯繫,進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預防與篩查,以利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

他也提醒,當今社交媒體與網路充斥各類醫療資訊,真假難辨。醫師會致力於傳遞準確、可信的健康知識,避免民眾因誤信偏方而受害。在心理健康方面,朱自強表示:「心理疾病與身體疾病一樣,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透過教育改變觀念。」他指出,許多第一代與第二代移民常面臨生活適應壓力,卻缺乏有效的紓解方式。醫師會因此長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推廣正確認知。

眼科醫師周子梅亦在現場指出,華人社區常見眼疾依年齡層而異:青少年以近視及其併發症為主,中年族群多見干眼症,長者則易罹患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黃斑部病變。她建議,青少年應多從事戶外活動以預防近視;中年人長期工作後,可透過使用人工淚液與熱敷緩解眼部疲勞;長者則應每年定期檢查眼睛健康。

活動現場由多家醫療機構、保險公司與社區團體設攤,提供免費健康講座與一對一諮詢,協助華人社區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與可用資源。本報記者王冰岩紐約報道

民眾踴躍參與。

民眾參與講座。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