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政府壓力下哈佛將舉行畢業典禮

哈佛大學將於29日第374次舉行畢業典禮,不過過去一個月來哈佛同聯邦政府之間的衝突引起了美國公眾的高度關注。哈佛校長加伯近日寫信回應了特朗普對這所學校的威脅,稱不會因為害怕報復,就「放棄受法律保護的核心原則」。

本月初,教育部長麥克馬洪在社群媒體上發難,指責哈佛大學「系統性違反聯邦法律」、「嘲弄」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在長達三頁的公開信中,她稱哈佛背棄了美國的理想,「將不再是一所享有公共資金支持的大學,而應轉為一所私人機構」。

隨後,麥克馬洪的公開信在網上傳出一個紅筆批改的版本,語法、拼寫和標點錯誤,被一一標註出來,這位「教育部長文化水平之低」,遭到了網友嘲諷。此前,特朗普政府成立了新工作小組,先後暫停或凍結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西北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大學的聯邦撥款,要求整改其校園管理、招生程序和人事任免等策略。

就在4月21日,哈佛大學向波士頓聯邦法院提交了一份長達51頁的訴訟狀,並表示特朗普政府利用凍結撥款作為威脅,「試圖控制哈佛大學的學術決策」。加伯校長在電視採訪中說,他不確定哈佛是否能贏,是否能承擔後續的經濟損失,但哈佛不能妥協,因為「我們別無選擇」。

受到縱容「反猶太主義」指責

2024年巴以衝突背景下,美國各地超40所大學爆發了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反對美國大學和政府忽視人道危機,「默許或支持以色列軍事行動」。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斷定這些高校對抗議活動處理不善,縱容「反猶太主義」在學生之間蔓延。教育部長麥克馬洪寫道:「哈佛大學將美國高等教育體系變成了笑話。它邀請外國學生來到校園,這些人行徑暴力,蔑視美國。」他們要求:哈佛大學應該向聯邦政府分享所招募教職員和所錄取學生的所有數據,接受政府審計,並立即關閉任何DEI(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相關計畫等等。

加伯校長回應,打擊校園反猶主義,的確是哈佛大學的挑戰,他承認這是個「真正的問題」,但聯邦政府「解決問題的方法卻令人反感」。讓政府有權審查學生錄取記錄、干涉教職員工的聘請,甚至決定課程該講什麼、課題組該研究什麼——「這些要求表面上與反猶主義相關,實則是對哈佛『思想環境』的直接干預」,嚴重威脅了哈佛作為一所私立學術機構的核心價值,他寫道。

況且,「打擊反猶太主義」與「凍結聯邦撥款」之間的邏輯關係,加伯認為並不成立。數十億的聯邦撥款大都以合約和協議的形式來支持相關研究,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最前沿的醫學研究,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的療法;二是美國國家的核心戰略領域的研究,如人工智慧、工程學和量子科學。「如果政府選擇退出這些合作,不僅將危及數百萬人的健康與福祉,也會衝擊國家的經濟安全與活力。」加伯校長說。

高等教育信心危機

一個客觀趨勢是,美國人正在對高等教育失去信心。皮尤研究中心一項調查發現,只有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認為高等教育對美國的發展有利,還有38%的成年人甚至認為,高等教育對美國「產生了負面影響」——批評者大都是共和黨支持者。

儘管如此,高等教育,特別是精英大學的一紙文憑,依然對美國人的就業、收入和在職業領域的成就高低有著顯著關聯。一項研究曾統計了26198名分屬於30個不同領域的「高成就者」,如總統、四星上將、聯邦法官、諾貝爾獲得者、上市公司CEO等等。他們之中的54%曾就讀於被列為菁英大學的34所大學,而其中就讀於哈佛大學的,佔比高達16%。精英大學在美國社會所擁有的無與倫比的資源壟斷地位,也滋生了無數招生醜聞。

截至2022年底,數百萬美國人的學生貸款債務總額已超1.6兆美元,構成了一個不可小覷的債務泡沫。儘管自由派人士同樣在為高等教育的學費削減而奔走呼籲:前總統拜登在任期間,就將「減輕美國人沉重的學生貸款債務」作為他重要的執政目標之一。坐擁530億美元捐贈資金的哈佛大學也推出了學費減免政策,如果家庭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下,哈佛大學會免除一切學費並提供助學費支持。

然而,並不是所有精英大學都擁有和哈佛一樣龐大的捐贈基金,更諷刺的是,由於聯邦政府的施壓,聯邦撥款的凍結又會將它們繼續推往債務的深淵。勤工儉學的學子和家庭以及留學生們會成為這場對峙的最終受害者和代價承擔者。

哈佛大學校長加伯。

去年9月,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隊伍經過劍橋市哈佛廣場。

哈佛畢業生中有很多亞裔學生。 檔案圖片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