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藥中茅台」之稱的內地創新型製藥企業恒瑞醫藥(1276)由今日(15日)起至下周二(20日)招股,擬發行2.25億股H股,5.5%於香港作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41.45元至44.05元,集資最多約99億元,每手200股,入場費8,898.85元,預期於5月23日掛牌,摩根士丹利、花旗及華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引入7名基石投資者 包括GIC及高瓴
若以恒瑞醫藥(滬:600276)A股周三收報52.9元人民幣(約57.31港元)計,招股價相當於較A股折讓23.1%至27.7%。此外,集團引入7名基石投資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Invesco Advisers、UBS AM Singapore、Cordial Solar、Hillhouse(高瓴)、Millennium及Oaktree,合共認購5.3億美元(約41.6億港元)。
值得留意的是,恒瑞醫藥與寧德時代(3750)相近,同樣在港公開發售不足10%股份,而且回撥機制亦與一般新股不同。招股書顯示,倘國際發售股份獲悉數認購或超額認購,而香港公開發售獲認購14倍或以上但少於48倍;48倍或以上但少於97倍;以及97倍或以上3種情況,則發售股份將由國際發售重新分配至香港公開發售,而發售股份總數將增加至分別相當於全球發售項下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約8.5%、約11%及約21.5%。
內地行業領先 專注四大治療領域
招股書又指出,集團是一間中國及全球領先的創新型製藥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3年新分子實體創新藥收入、以及截至最新日期處於臨床或更後期階段的新分子實體在研創新藥數量而言,在中國製藥企業中均名列前茅。
集團戰略性地專注於具有重大未滿足醫療需求和顯著增長潛力的廣泛治療領域,主要包括腫瘤、代謝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科學。2023年這些主要治療領域對應的全球製藥市場規模佔同年全球製藥市場總規模的57.4%,達8,458億美元,且預計2023年至2028年複合年增長率達6.4%,超過同期全球製藥市場5.7%的複合年增長率。
產品組合方面,集團擁有110多款商業化藥物,包括19款新分子實體創新藥和4款其他創新藥。此外,集團管線涵蓋逾90款候選新分子實體創新藥及7款處於臨床或更後期階段的其他創新在研藥物,包括30多款處於關鍵性臨床研究或更後期階段的創新在研藥物。
去年多賺47% 集資75%擬作研發
業績方面,集團去年收入279.85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2.6%;盈利錄63.3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47.3%;毛利則錄241.36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5.1%。
至於是次集資所得款項淨額的75%將用於研發計劃,當中包括用於創新藥物及在研藥物臨床研究,以及開發創新藥物;15%用於在中國和海外市場建設新的生產和研發設施,以及擴大或升級現有生產和研發設施;10%則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