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拆局:中美啟動磋商「互探底線」 分析師普遍不看好達實質效果

美國與中國高級官員10日於瑞士展開會談,周日將繼續,雙方均未對外透露談判的進度。儘管美中在緩和關稅戰上擁有共同利益,但分析師普遍不看好能達成實質成果。專家指出,最好的情況是雙方同時下調關稅,又或者降低關稅至20%,最糟的情況則是美中切斷貿易往來。

本輪磋商可能是「互探底線」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周末在瑞士進行會談。

相關新聞:中美關稅戰.拆局︱BBC:中國有5大反擊王牌 自信「天塌不下來」

中國代表團離開日內瓦談判現場。 路透社
中國代表團離開日內瓦談判現場。 路透社

 

分析普遍認為,雙方短期內難以達成實質協定,這一輪磋商更可能是一輪「互探底線」的交流,若進展順利,才有望為下一階段制定議程。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前美方貿易談判代表奧爾森(Stephen Olson)指出:「雙方都不希望被看作退讓的一方……現在展開談判,是因為雙方都判斷此時推進對話,不會被解讀為向對方屈服。」

中美高層會談前夕,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先會見瑞士經濟部長帕姆蘭(左)及瑞士聯邦主席祖特爾(中)。
中美高層會談前夕,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先會見瑞士經濟部長帕姆蘭(左)及瑞士聯邦主席祖特爾(中)。

 

儘管特朗普堅稱加征關稅將令美國更強大,北京也表示鬥爭到底,但現實是:這一輪關稅對雙方都構成了沉重壓力。

雙方都面臨壓力

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4月製造業產出寫下2023年12月以來新低。根據財新資料,服務業活動亦跌至七個月最低點。此外,受關稅影響,中國部分出口商面臨庫存積壓,雖態度強硬,卻已在主動尋找美國以外市場。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路透社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路透社

 

美方同樣面臨內部壓力:因關稅帶來供應鏈中斷與成本上升,美國經濟出現3年來首次萎縮,長期依賴中國製造的產業鏈受到嚴重衝擊。此外,由於美國通貨膨脹與經濟雙放緩,美國選民擔憂升溫,使特朗普支持率出現明顯下滑。

奧爾森分析稱:「兩國都面臨向市場、企業與國內選民‘釋放穩定信號’的壓力……在日內瓦舉行幾天會談,至少能達到這個目的。」
至於會談結果,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郝福滿判斷,這一輪磋商更可能是一輪「互探底線」的交流,若進展順利,才有望為下一階段制定議程。

《紐約時報》引述分析師預期,討論將聚焦確定雙方要求,以及如何推進談判。儘管關稅戰背景下意義重大,但外界對於大幅降低關稅的期望卻不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中國事務部門主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美中雙方在緩和貿易衝突方面都有強烈的經濟與金融利益,但持久的緩和局勢仍難以實現」。他補充,儘管如此,雙方高層啟動談判本身就是重大進展,有望避免在貿易或其他經濟關係領域再陷入對抗。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孫韻(Yun Sun)對於這次會談能否產生任何實質成果表示懷疑。

孫韻表示,「最好的情況是雙方同時同意對關稅進行降溫,」並補充即使只是小幅下調,也能釋出正面訊號,「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