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詐騙集團為詐取大量受害人錢財,往往通過社交媒體投放欺詐廣告,惟不同社交平台均設有監察不法資訊及公眾投訴機制,一旦揭發廣告涉嫌違法便即時移除,但部分不務正業的廣告業界為賺「黑心錢」,近期竟在社交媒體投放廣告,稱可通過專業知識協助「灰色產業」長時間投放廣告而不被下架;《星島》記者以騙徒身份聯絡「廣告代理」,他聲稱可為客戶提供廣告設計、代投廣告、廣告推廣至指定類型受眾等一條龍服務,其客戶包括非法賭博網站,以及從事網上投資、網上求職、色誘等騙案的集團,更保證廣告在社交媒體持續發放1個月,費用低至1400元,「你做一單生意(詐騙、非法賭博、援交等)已經回本!」
「博彩(非法賭博網站)、投資(網上投資騙案)、招聘(網上求職騙案)、貸款(非法放債)、色粉(色誘騙案)、律師維權(假冒律師聲稱協助騙案受害人討回損失再詐財),偏門廣告代打,只需222(美)元,保證跑滿30天。」不法之徒經常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付費發放詐騙等廣告,有關「宣傳工作」已發展為專門產業,這些不務正業的廣告業界專門協助詐騙集團、非法賭網等不法客戶在社交媒體投放廣告,他們為了招徠生意,亦通過社交媒體投放廣告。
相關報道:獨家|社交平台AI審查廣告內容 不法代理避開敏感詞應對 IT專家:大眾應積極舉報可疑內容

《星島》記者點擊其中一個廣告的WhatsApp連結發訊息查詢,「廣告代理」聲稱可解決自行投放不法廣告經常出現的「沒幾分鐘就被封」、「廣告被拒」、「一上就帳號死了」等問題,記者聞言謊稱打算投放「網上兼職」(騙案)的Facebook廣告,獲告知最低收費為30日150U(泰達幣,USDT,幣值鎖定與美元1兌1),另需支付每月投放Facebook廣告的費用約30U至100U,「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精準發放給特定受眾,你想集中給家庭主婦、青少年等人群看,我們都可以調(節)。」換言之,投放詐騙廣告每月最低費用折合約1400港元。
「廣告代理」其後發送以往替客戶製作的廣告圖,分別是招聘外賣送遞員和線上理貨人員,廣告附有社交軟件的連結供聯絡,從內容所見,相信是通過網上求職騙案詐騙台灣網民。他再次強調收費低、成效大,指記者做一單「生意」已經回本。
記者隨後點擊另一個廣告的Telegram連結,對方自稱「廣告代打專家」,可為博彩(非法賭網)、「外圍」(妓女)和刷單(「刷單賺佣」求職騙案)等「灰產」(灰色產業)代投廣告,又指可提供「免費諮詢專業投放方案」及「一站式服務(創意策劃、圖片設計、文案撰寫、廣告設置等)」,能夠在Facebook、Instagram及TikTok進行全方位推廣。





記者假裝有意在Facebook上投放博彩廣告,對方說可於Facebook及Instagram上提供廣告設計及投放的服務,以Facebook為例,7天收費為100U,30天是300U,支付予Facebook的廣告費則額外計算。
記者謊稱自行在Facebook投放廣告曾被拒絕,詢問如何確保廣告不會被下架或拒絕,對方稱會「盡量避開敏感字眼,不讓廣告下架」,又傳來過去為外圍賭網客戶製作的廣告圖像。記者追問付款方式,對方指可以收取馬幣(馬來西亞令吉)及美金,並以「U地址」收款。
廣告業界協助投放欺詐廣告的不法活動,早前台灣曾經揭發,當地警方去年發現,有近百宗投資騙案受害人被詐騙的款項從詐騙集團流向韓國廣告商台灣分公司的員工,相信是支付詐騙廣告費用,於是採取行動,去年7月拘捕該公司姓石業務員和負責人等5人,扣查石男的帳戶存款、虛擬貨幣、兩棟房產、法拉利超跑、保時捷電動車,總值逾1億元新台幣(約2300萬港元)。

調查顯示,石男涉嫌於2022年開始協助詐騙集團,在包括新聞網、Facebook、Line等平台投放虛假投資欺詐廣告,收取共計2.58 億元新台幣(約5934萬港元)的廣告費,從中獲取大額佣金。
台灣警方繼續追查,揭發另有4間廣告代理商及科技公司長期與詐騙集團合作,兩年合共收取廣告費逾2.9億元新台幣(約6670萬港元),利用可分析廣告點擊率、閱讀廣告時間等數據的READ技術協助投放詐騙廣告至特定群體,遂於去年11月拘捕5人。
突發行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