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石車禍看美國郊區公路風險與行前準備

針對日前在黃石公園附近發生的嚴重交通事故,長年關注戶外安全的地球科學學者、同時也是洛杉磯社區領袖的陳正治先生。他表示,這起不幸事件令人痛心,也喚起他學生時代在黃石公園一帶從事地質野外調研時的回憶,並就事故路段特性及旅遊安全提出專業分析與提醒。

陳正治回憶,學生時代曾在黃石公園周邊進行暑期地質調查,駕車跑遍當地大大小小道路,對此次事故發生的愛達荷州20號公路印象深刻。他指出,該路段為從黃石公園西側出口通往愛達荷州、再接15號公路南下返回洛杉磯的重要捷徑,「20號公路是一條單線雙向、沒有中央分隔島的郊區支線公路,看似平直,實則潛藏風險。」

他分析,此類支線公路最大隱患在於路面開闊、視野良好,易讓駕駛人產生安全錯覺而高速行駛;但因路面多彎,加上缺乏分隔設施,一旦駕駛反應不及或煞車不當,便容易發生越線對撞的嚴重事故。

針對本次事故,陳正治從物理角度說明,雙方皆為大型車輛,對撞時兩車速度與質量皆相加,衝擊力驚人,「更不幸的是,事故發生後溢出的燃油引發大火,使乘客難以逃生,災情格外慘重。」

作為資深旅遊專家,陳正治也藉此呼籲民眾,在計劃異國旅遊時,應將人身安全作為首要考量因素。他表示:「行前選擇交通與住宿服務時,應將安全條件納入重要指標,一旦選定行程後,旅途中多數風險便與個人抉擇息息相關。」他強調,面對異地旅行中可能出現的飛來橫禍,預防重於事後處理,唯有事前謹慎規劃,方能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保障自身與同行者的安全。

對於這場造成嚴重傷亡的意外,陳正治表示深切哀悼,並盼望社會各界能從事故中汲取教訓,提升對行車安全的重視與認知,讓未來的每一趟旅程都能更平安、更安心。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

事故現場留下一大片焦黑痕跡,顯示燃油引發大火,現場位於愛達荷州20號公路旁的開闊地帶。X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