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美國目前的貿易政策與經濟走向,杜亞特市(Duarte)市議員康博深(Samuel Kang)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單靠加徵關稅無法真正重振中產階級,美國正面臨一場結構性經濟危機,而下一波金融泡沫恐怕已悄然形成,主角可能正是被過度追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康博深指出,美國經濟在過去數十年悄然空心化,製造業流失、金融資本膨脹、技術進步與全球化交織,導致昔日穩定的中產結構不復存在。
他直言:「今日的經濟秩序,只為頂層少數人設計。華爾街一片欣欣向榮,但街頭的無家可歸者卻與日俱增。」
數據也印證這一現象。他提到,自1979年以來,美國工人勞動生產率成長是薪資增幅的六倍,然而房屋、醫療、教育等基礎成本節節上升,工薪族的實質收入卻原地踏步。「我們正在舉債五千億美元,印鈔與債務正推高資產價格,但這些資產不屬於普通人,」他警告道。
針對政府近年強調的「製造業回流」策略,康博深持保留態度。
他指出,現代製造高度自動化,即便部分工廠返美,實際創造的職位極為有限。「你不可能用1980年代的手段,復刻當年的工人階級。」
他特別指出ETF市場的潛在風險,認為當前許多ETF產品已淪為金融炒作工具,打包的資產中不乏基本面薄弱、流動性差的標的,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次級房貸證券有相似之處。「當市場情緒反轉,這些被過度包裝的ETF很可能將成為引爆點。」
展望未來,康博深呼籲政府應擺脫對關稅與壁壘的依賴,轉而擘劃面向未來的產業政策。他建議強化對人工智慧與新能源領域的投入,簡化製造與能源項目的審批制度,同時重建社會安全網,透過學徒培訓與創業支持,為失落的底層勞工創造新機會。
他表示:「中國是對手,但也是潛在的客戶。我們應該用農產品與高品質消費品重新打開市場,而非只靠提高關稅築牆自守。」此外,企業應被要求對員工與社區負起更多責任,而非只專注股東回報。
「這場危機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信任的崩解,」康博深強調,「若我們再不改變方向,美國的夢想恐怕將成為過去式。」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