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對美國民主黨而言,是具挑戰性的一年。自去年大選得票率在多數州節節敗退,也失去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面對共和黨主導的預算刪減與部門清算,民主黨不僅毫無還手之力,更在民調中僅獲得29%的支持率,創下歷史新低。黨內氣氛瀰漫著挫敗感,若不能找回發展方向,恐難以止跌回升。
敗選原因眾說紛紜,但「過於左傾」的評價成為主流共識。為了凝聚選票,民主黨傾向擁抱極端進步派立場,不但對社會主流價值造成衝突,也失去了中間選民的認同。像是支持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競賽,以及對多元化配額政策過度強調,雖出於平權初衷,卻引發部分族裔與基層民眾的不滿。此外,民主黨一方面指控對手撒謊成性,另一方面卻對拜登總統年事已高、公開場合頻現迷糊的狀況避而不談,直到輿論壓力過大才逼其退場,反倒讓人質疑黨的誠信與自省能力。
然而,在共和黨新政府推動落實競選政見的同時,民主黨內部仍有不少堅持理想者走上街頭,呼籲群眾覺醒。4月6日,全美多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表達對新政府政策的強烈不滿,仿若吹響「集結號」。參議員桑德斯與眾議員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OC)於12日在洛杉磯市政廳前的活動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參與,展現仍有為民主理念奮戰的群眾力量。他們堅信,一個健全的民主制度,需要有制衡的力量,不能讓保守勢力無限制擴張。
為了重振聲勢,黨內重量級人物亦重返前線。在民主黨的重鎮加州,現任州長紐森的動作格外受到矚目。3月,他在個人播客節目中明確表態,反對跨性別女性參與女子運動賽事,此舉與黨內進步派產生明顯歧見。
更具指標性的是,紐森於4月16日向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挑戰特朗普總統徵收10%進口關稅的合法性。他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限制條文,主張此類重大經濟措施應由國會通過,否則將對各州、消費者與企業造成嚴重傷害。這項訴訟不僅具有政策意涵,更被視為紐森「試水溫」的布局,爭取未來黨內共主的可能性。
儘管共和黨目前擁有全面優勢,民主黨若能整合理念、尋求共識,仍有機會扭轉頹勢。目前民主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重建凝聚力。民主黨自詡為工薪階級政黨,卻在2024年大選中失去多個大型工會的支持,包括卡車司機工會與鋼鐵工會紛紛轉向支持特朗普,正顯示民主黨與藍領基層日益疏遠。
民主黨若想重新取得民心,須在極端意識形態與主流價值間取得平衡,拓展中間、游離及年輕選民支持。同時,對亞裔、拉丁裔與非裔選票流失也應集思廣益重新應對。兩黨輪替的鐘擺從不停止,民主黨如何立足現實、穩健前行,才可能在下一次機會來臨時再度吹響勝利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