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總統特朗普對進口汽車、輕型貨車及汽車零件徵收25%關稅後,預料其影響在幾個星期內就會浮現,無論新車還是二手車均會更加昂貴,消費者會三思而行,車廠則可能重新考慮策略,或許更改設廠地點。
美聯社報道,特朗普首次執政時已將進口汽車列為國安威脅,這次則在26日正式宣布,從4月3日午夜開始徵收關稅,目前部分細節仍未敲定,但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商品的25%進口稅可以疊加,換言之進口車若同時與這兩個國家有關,稅率可高達50%。
雖然白宮堅稱,希望透過關稅鼓勵消費者購買美國車輛,帶動本土製造業,但專家表示,由於全球化以及供應鏈的影響,現在已不存在所謂的「100%美國車」,就算汽車在境內組裝,進口的零部件也需徵稅。官方資料顯示,全美去年共生產1020萬輛汽車,當中大量零部件來自加拿大及墨西哥,完全在美國生產的零部件,比例充其量僅為50%,實際可能更接近40%,換言之一輛造價4萬元的「美國車」若有半數零件來自海外,便需繳納5000元關稅。
業內分析表示,部分公司或能將生產工序轉回美國,但亦有不少廠商已扎根墨西哥或其他地區,短期內難以調整。此外,部分車款在新的制度下已無利可圖,可能面對停產命運。總而言之,幾乎所有汽車生產商均需調整策略,其影響至少會持續3至4年,消費者需有長期心理準備。
專家表示,目前難以預計車價升幅,車廠若把全部稅項成本轉嫁消費者,汽車及輕型貨車的平均價格最多將上升5000元,若有汽車同時採用加拿大和墨西哥零部件,升幅甚至高達1萬元。評論也相信,製造商還有其他方式應對,例如取消部分優惠,包括不再讓車貸利率停留在1.9%,這部分可能令每輛汽車成本增加6000至7000元。
由於車廠判斷消費者可能卻步,短期內也會減產觀望,單是供應減少這個因素,已足以推高價格。紀錄顯示,2021年晶片短缺導致汽車減產後,當年新車平均價上漲17%,二手車價更飆升32%,類似情況這次或將重演。
新車騰貴導致迫使買家轉投二手市場後,由於二手車庫存有限,因此也會推高價格,在目前平均2.5萬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數據又顯示,在過去10年間,一半的汽車會出售給租賃商,然而在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期間,這個比例只有往年的一半,意味著車齡在2、3年之間,可以轉售的汽車也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