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由「藝在棱角」主辦的「我們都是閃亮的星星」——移民經歷的藝術創作和獨特性當代藝術展覽,3月27日下午隆重開幕。這場為期半年的展覽彙集了十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藝術家作品,通過多元藝術形式探討移民身份認同這一深刻主題。
策展人Candace Huey指出:「在美國移民政策持續引發爭議的當下,這些作品為我們提供了理解移民經歷的獨特視角。藝術家們用創作告訴我們,移民故事不僅是關於適應與掙扎,更是關於創造力與希望的綻放。」他強調,「我們都是閃亮的星星」寓意「每位移民都像一顆獨特的星星,他們可能暫時被雲層遮蔽,但終將在新的天空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發光發亮」。
參展的十位藝術家各具特色,他們的作品涵蓋了聲音藝術、混合媒介、裝置和攝影等多種形式,呈現多元敘事的魅力。藝術家Bhumikorn Kongtaveelert的裝置作品、李佳寶的《魷魚地圖》寓意移民的經歷;剪紙藝術家侯玉梅的《剪紙夢》展示剪紙裝置藝術;Sun Park的互動裝飾藝術,提示觀眾沉思蛇的靈性象征;書法家陸潮基《飛來山》大氣磅\u7934;孫羽茜的《AI女書》結合計算機語言學與女書傳統;高嗣正道長的《聽閣》用聲音為治愈工具;術家Jeanette Lazam的多幅繪畫,探索菲律賓神話、文化傳統和離散的經歷。
本報資深記者黃偉江的參展作品,由他在中美兩地拍攝的8幅紀實攝影作品、在《星島日報》發表的代表性圖文報導以及一段深度專訪視頻構成。這些作品串聯起他32年的新聞攝影生涯,記錄了兩個國家的社會變遷。
黃偉江以《初衷的力量》為題,分享了自己19年的移民經歷。「在異國他鄉,我時常思考如何既保持新聞人的初心,又能適應新的文化環境,探索不同的敘事方式。」黃偉江坦言,移民身份給他的創作帶來挑戰與機遇。「初衷是一顆珍貴的初心,可以作為一個指引,幫助自己在迷茫時找回方向,但不一定一成不變,可以尊重它,但不一定要被它束縛。」
對於這個以「臥虎藏龍」為隱喻的當代藝術展,黃偉江表示,希望自己堅持30多年的創作實踐,能留給後人一些思考、啟發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