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齊聚波士頓城市論壇交流

來自中美兩國知名大學的學者日前齊聚波士頓,參與了由波士頓市政府主辦的城市論壇第六期。在此次論壇上,學者們圍繞著科技創新、環境保護、人工智慧(AI)、能源轉型等領域展開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討論,為全球永續發展提出了全新視角與解決方案。

論壇現場匯集了多位傑出學者,包括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徐明教授、美國東北大學機械與工業工程系主任林英姿教授、哈佛中國教育論壇主席陳康琪Anny Chan以及波士頓大學段傳華教授等。這些專家不僅分享了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探討了不同學科在應對全球挑戰的交叉合作前景。

在開幕式上,波士頓城市論壇創辦人、麻州亞太裔事務委員會專員俞國梁表示:「城市論壇不僅是學術思想的匯聚地,更是全球永續發展創新實踐的重要平台。透過這樣的對話,我們將為全球性挑戰找到更多務實且創新的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介紹了清華大學在新時代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和發展方向。清華大學透過多方面的策略,致力於打造一支高素質、國際化的教職員工隊伍,以支持學校的長遠發展目標和服務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需求。

隨後,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的王凱波老師講述了學院的建設發展思路:一個使命,兩個大局,三個特色, 四大目標與學科領域,和五大支柱項目,並堅信學院的使命是面向世界,服務社會,服務人類。有了此計畫標,清華萬科衛健學院在2022年成為了全國18所高水準衛生學院建設大學之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徐明老師也概述了學院的整體發展、學科成就、教育教學、科研成就、人才需求和支持體系,展示了清華環境學院在教育、科研、人才培養及社會貢獻方面的多層次發展策略,旨在推動生態文明和永續發展。

此外,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戴凌龍表明學院設立自主研究項目,支持創新性研究,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自由探索。學院為教職員提供了優質的生活設施和科研環境,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電子系注重全方位的人才培養,已培養出2萬餘名優秀畢業生,包括兩院院士、創業家和晶片行業精英,為資訊產業做出卓越貢獻。

本地學者展望創新科技
來自哈佛大學的陳康琪(Anny Chan)博士介紹了她在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特別是在應對未來社會需求方面的探索。陳康琪博士指出,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培養未來解決複雜問題人才的途徑。

美國東北大學工程系代主任林英姿教授則帶來了她在智慧人機互動、虛擬實境(VR)和多模態深度學習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林教授也展示了她的團隊在認知驅動的導航系統和疼痛客觀評估系統(COMPASS)方面的突破,顯示出智慧科技在醫療和緊急應變中的巨大前景。

波士頓大學的段傳華教授分享了奈米能量和流體傳輸實驗室(NEFT Lab)的研究進展,展示了奈米技術在能源儲存、電子冷卻和水淡化等領域的應用。段教授的演講表明,奈米技術不僅能顯著提升能量轉化效率,還將為未來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全球資源的合理分配提供技術支援。這次波士頓城市論壇成功搭建了學術界的交流平台,為全球高等學府之間的合作提供了重要機會。隨著本期波士頓城市論壇的閉幕,與會者紛紛表示,將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

俞國梁專員(左二)給演講嘉賓頒獎。

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發表演講。 主辦方提供

哈佛大學陳康琪博士發表演講。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