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父母不放棄 自閉兒童有前途

(左起)Lisa Kim、王陳慧明、Kelly Ko和馮國傑出席座談,聚焦亞裔自閉症兒童面臨的挑戰和困難。記者王蔚攝

座談會現場。記者王蔚攝

本報記者王蔚史丹福報道

史丹福大學亞洲健康研究與教育中心日前在史大健康圖書館舉辦社區座談,聚焦亞裔自閉症兒童面臨的挑戰和困難。

該座談主題為「打破沉默」對話,由史大醫療保健中心媒體關係高級經理Lisa Kim主持,嘉賓是史大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助理教授馮國傑(Lawrence Fung)、「華人特殊兒童之友」(FCSN)共同創辦人兼副總裁王陳慧明(Anna Wang)和自閉症孩子家長Kelly Ko。超過600人在線註冊聽講。

在美國,每31名兒童中就有1名(3.2%)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ASD)。在亞裔兒童中,ASD的診斷率較高,5.4%的亞裔兒童,即每19名兒童中就有1人被診斷為自閉症。儘管患病率較高,但與其他族裔群體相比,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的亞裔美國兒童接受治療的可能性較小。

馮國傑是史大神經多樣性項目主任。他介紹,個人化精準醫療的前沿研究和突破,為解決自閉症譜系個體經常遇到的認知挑戰提供了有前景的治療方法。他指出,亞裔尤其是華裔,由於文化差異帶來的障礙,對自閉症存在羞恥感,對孩子的疾病或忽視,或隱藏,族裔社區也對此病缺少包容和理解,種種不利因素使華裔自閉症兒童較難獲得早期診斷和治療,並缺乏良好的社會接受環境。因此,對這些人群,適合文化特點的訂製化干預措施才能量體裁衣,切實解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遇到的困境,優化孩子的認知能力並提高其整體生活品質。

三位嘉賓都是華人,家裡都有患自閉症的孩子,他們自身的經歷、磨難、經驗和感悟,讓參會者深受啟發。

王陳慧明的兒子自小被診斷為自閉症,她從最初的打擊中振作起來,於1996年聯合10個有同等遭遇的美國華裔家庭,創立FCSN幫助自閉症的兒童、成人及其家人獲得諮詢、診斷、支持等多方面的服務。她注重開發自閉症兒童的才藝,發現其興趣特點並加強培養。她的兒子展現出音樂才華,與其他自閉症兒童一起組成樂隊,經常在社區活動舞台上演出。

Kelly Ko的體會是,不要對自閉症孩子失去希望,父母要給予他們支持和機會讓他們發光。

馮國傑的兒子四歲時被發現自閉症,而今已成為大二學生。他告訴本報記者,他的專業研究方向本來是癌症,就是因為兒子他才轉至精神行為科學領域,以自閉症為主攻方向,「我不僅要給自己的孩子,更要給廣大的自閉症兒童群體找到解決方案。」

馮國傑解答現場提問時說到,父親年齡偏大生的孩子會增加自閉症機率。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