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總部重建落成 主席謝仕榮冀再用50年 證對港長遠信心:友邦絕不遷離香港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早前掀起輿論風波,友邦保險(1299)獨立非執行主席謝仕榮自1961年加入友邦,入行經歷幾十年起伏,直言對本港長遠有信心,更撐「未來絕對無打算將香港總部搬離到任何其他地方」,保險業要「睇遠唔睇短」,否則亦建立不起友邦這個品牌。他又指,中港地產市道短期起伏,但友邦現金流充裕,會從長計議,視乎需要趁低掃平貨。

香港復甦快人一步 與灣區融合有絕對優勢

謝仕榮指明,本港發展經濟的最大優勢是全部自由開放,任何保險公司、銀行,或無論多大的資金都能自由進出,香港現金流始終很強,作爲中國門戶和超級聯繫人,相信復甦時香港能較很多地方「行快一步」;而另一優勢是,監管相當完整卻不會限制太緊。他強調,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遲早會融合,藉助「保險通」等實現兩地相互來往時,香港則有絕對優勢。

一覽友邦大廈重建前後對比🔽

友邦大廈由著名日裔建築師木下一操刀設計,1969年落成,樓高27層,當年屬於摩登建築。於2019年拆卸重建。
友邦大廈由著名日裔建築師木下一操刀設計,1969年落成,樓高27層,當年屬於摩登建築。於2019年拆卸重建。

 

位於司徒拔道的友邦大廈,外望跑馬地回教墳場和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位於司徒拔道的友邦大廈,外望跑馬地回教墳場和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友邦大廈外望灣仔區景觀。
友邦大廈外望灣仔區景觀。

 

友邦主席謝仕榮在友邦大廈重建前與其合影。
友邦主席謝仕榮在友邦大廈重建前與其合影。

 

謝仕榮在友邦大廈重建後在門外拍照,指出大廈有龍脈經過,絕對不擔心財氣流失。
謝仕榮在友邦大廈重建後在門外拍照,指出大廈有龍脈經過,絕對不擔心財氣流失。

 

友邦大廈重建後大門外貌。
友邦大廈重建後大門外貌。

 

新友邦大廈共22層,中庭由一道80米高的樓梯貫穿,員工可在樓梯不同樓層穿梭。
新友邦大廈共22層,中庭由一道80米高的樓梯貫穿,員工可在樓梯不同樓層穿梭。

 

新友邦大廈內部。
新友邦大廈內部。

 

新友邦大廈,設有健身室。
新友邦大廈,設有健身室。

 

新友邦大廈休憩及餐飲設備。
新友邦大廈休憩及餐飲設備。

 

新友邦大廈辦公室。
新友邦大廈辦公室。

 

新友邦大廈餐廳。
新友邦大廈餐廳。

 

香港經濟問題源於中美角力 料難持久

他反問,「如果(友邦)唔係我哋香港做總部,你搵亞洲邊度做總部呢?」,指多數人或會提名新加坡,但香港仍有很多地方勝過新加坡。他續指,影響香港經濟最大的問題是中美角力,惟於美國而言屬「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相信其影響不會長期持續。

談地產:學股神「別人恐慌我貪婪」

對於內地及香港地產市道疲弱,他表示,地產業短期有起起伏伏,不應局限當下兩三年,而是放眼未來十年、二十年市道。他稱,友邦現金流充裕,會參考「股神」巴菲特所言,在「最慘冇人要嗰陣」在中港兩地掃平貨,當前在內地持有的地產以上海為主,其次是北京,投資時會首先考慮如廣州、深圳等大城市。

他又稱,險企無論如何都要持有自己的長期固定資產,投資地產時,一是考慮價格是否合適,二是視乎有無需要。他指出,地產不是用來炒賣,大部分是長期持有及自用,友邦在地產投資很大,一定會累積足夠的保險資金時再增加地產投資。

對友邦前景睇長線 「打鐵還需自身硬」

謝仕榮作為1992年將友邦帶回中國「老家」的親歷者和推動者,感慨當年內地保險業不被重視,發展緩慢,他早年將公司和制度搬入內地,二、三十年後內地壽險的擴展已可謂一日千里。

他稱,自1961年入職友邦以來,幾十年歷經起伏,但經濟長遠而言始終向前成長,保險業一定要「睇遠唔睇短」,否則都建立不起友邦。展望未來發展,他稱未來很多事情無法預測,但「最緊要自己硬淨,打鐵還需自身硬,好多事情就影響唔到你」。

謝仕榮對友邦前景預測時指,未來很多事情無法預測,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好多事情就影響唔到你」。
謝仕榮對友邦前景預測時指,未來很多事情無法預測,但「打鐵還需自身硬,好多事情就影響唔到你」。

 

寄語年青人「跳來跳去唔適合做保險」

身為保險界元老,談及新加入保險業的年輕人,他稱現在年輕人有很多跳槽機會,許多兩三年未轉工就覺得「好似好無面咁」,但保險業是一個長遠的行業,年輕人若加入保險行業,一定要做長遠打算,有耐性、多用功學習,「如果你成日跳來跳去,當然都有啲成功嘅,但係我覺得唔適合做保險業」,亦因此,友邦會著重吸納及升遷本地人才。

友邦總部重建5年開幕 「棺材」外型不再

友邦大廈舊大樓2019年歷經足五十載拆卸,新大樓在灣仔司徒拔道原址重建落成,仍毗鄰天主教墳場,惟原先酷似「棺材」的外觀已改用玻璃外觀取代,從風水角度會否擔心無「材」便折損「財氣」,對此謝仕榮笑稱,大廈有龍脈經過,絕對不擔心財氣流失。

謝仕榮稱,對於總部大樓「有特別的感情」,1969年大樓落成時,從大樓第17層望出去「完全無一間building(建築物)高過我哋,全部有harbour view(海港景觀)」,但「而家如果喺最頂樓望出去,冚唪唥睇到人哋嘅building」。他稱,當年遷入舊大樓時,他尚是31歲的部門主管,被安排在17樓辦公,1983年就升遷坐入更為資深員工的19樓辦公室。

視總部為祖業 拒地產商收購

他又指,曾有地產商上門接洽要收購整座大樓,考慮後認為大樓是中國傳統中的「祖業」、亦是公司的第一間總部大樓,若非「窮到無錢、無辦法」,絕不能賣出,加上公司有大量現金流,又有需要自用,售出提案最終告吹。

新總部添可持續發展元素

重建後的友邦大廈,總建築面積約2.36萬平方米,共22層,設計中不乏運動場景,例如中庭由一部80米高的樓梯貫穿,員工可在樓梯不同樓層穿梭。而室內健身室外環繞著一條長達200米的跑道,友邦首席投資總監康禮賢介紹,跑道可用作walking meeting(步行會議),而多功能體育館的觀眾席座位可推入牆內,便成為了一個完整的籃球場,亦可用於羽毛球、乒乓球、網球及其他運動場所。

總部全自用 內部調整租金靈活

整棟大廈全部供自用,可容納1,800名員工,集團約1,300人搬入,友邦香港約450人。謝仕榮表示, 「自己揸自己」好處,其一便是能靈活調整租金,每個部門自負盈虧、自己交租;另外,大樓用作長期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資產和負債的匹配,配合到長達20、30年或更長的保單,相信新大樓對業務有正面影響,「最少都可以再用50年。」

現時86歲謝仕榮亦分享對現時流行的在家辦公模式看法,他認為在家辦公效率遠低過線下辦公,因為員工不在一起互相交流,缺少「你眼望我眼」的過程,難以了解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長遠而言仍需要線下辦公場所。

由即日起至5月27日,參加《星島申訴王》「港人置業意向」問卷調查,即有機會贏走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2張或SMARTECH智能煮食鍋! https://bit.ly/3V7t3o7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