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費」和「走塑」變成了口號?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環保不能變成口號?「走塑」是為了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子孫後代福祉。徵費和走塑、真正目標是什麼?效果又在哪?

「走塑令」未有如垃圾徵費般在未推出已引起爭議而被迫押後,現實而言和宣傳及配套措施無關,影響和作用作最重要。然而,無論垃圾徵費或「走塑」,真正的作用在哪?

塑膠難以分解,可在自然環境中殘留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破碎後會成為微塑膠,進入食物鏈,對環境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深遠影響。但是,以木製或紙製取代,而不是強調取締「即棄」用品,是否更重要。

香港在討論垃圾徵費其實已有20年,原計劃本月實行,意味當局可能擱置計劃,一個影響的所有市民的行動引起爭議,工作其實並不容易。

相反,「走塑」政策的影響是間接的,這些執行「走塑」的商家,也早作準備。在執法上,6個月的適應期,循序漸進的執行模式,確保政策的平穩過渡。

停車熄匙:2019年三年四宗。

環保和社會環境有什麼關係?正確的資訊和教育更為重要。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