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元朗青年商會舉辦的「第37屆香港特別行政區傑出學生選舉」今日( 19日 )舉行頒獎典禮,在超過300位中學生中,選出10名表現傑出的學生。大會今年的主題為「港經不講經,實際求出路」,希望同學們為本港低迷的經濟尋找出路。不少參賽者建議利用香港的特色,提出改善經濟的方案。各個得獎者除了為改善經濟集思廣益之餘,都有著不同志向,其中有學生渴望未來成為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童撕去標籤,有未來希望修讀法律系的學生形容在今次比賽收穫良多。
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現正就讀中四的曾亦晴,一向關注政治及時事問題,希望在大學選修法律。她留意到香港的旅遊業在疫情後復甦未如理想,因此啟發到她將香港與周邊城市的旅遊業作對比,結合香港的特色,為旅遊業尋找不同出路。她提及通過合辦機構舉行的各種活動,認識到不同的前輩,「他們在不同的界別發光發亮,我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她又提到在今次比賽中,與很多參賽者成為朋友,形容「收穫經驗與友情。」





同樣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中六的林芳儀,在投稿中提到可以整頓旅遊業的服務態度,提升旅遊服務質素,建議加強香港旅遊業特色,讓北上的港人回港消費。她提到,身為跨境學生的自己留意到,港人北上消費的情況越來越多,為香港有特色的商店生意下滑深感惋惜,希望通過自己的短文提供意見。她提及,同學們應該從自己的身份留意身邊的事物。「如果你想幫助這個群體,首先你要感同身受,才可以幫助他們。」她又指自己未來希望投身於商業或傳媒相關的行業。
今年就讀中五,來自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的楊凱博目標成為一位言語治療師,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他在提交的短文中,講述有關香港經濟專業服務業面臨的困難及未來發展。他認為香港專業服務業擁有內聯外通的優勢,最有發展潛力。提到自己的理想,他希望未來可以協助有言語困難的兒童撕下「難管理」和「難接觸」的標籤。他又引用嘉賓歌手陳建安的說話「先做一個善良的人」,又指「成為一個不同的人之前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才可以找到抱負。他建議尚未找到未來方向的同學,可以積極抓住不同機會,發掘目標。
記者 李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