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俄國輕重 且看美民意動向

隨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全面打開,遍地峰火及難民逃離的畫面迅速在網絡散布,全球政經局勢為之震動。美國及西方盟邦連續幾天加碼經濟制裁俄羅斯,期能達到嚇阻的效果,然而美國國內的民意不同的解讀,將牽動白宮後續制裁出手的輕重。

美國民意的拉鋸,從政治人物的反應可以略見一二。俄亥俄州的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比例跟全美相仿,是美國政治氣候的風向標。該州本屆參議員改選知名的候選人是傑德凡斯,他以自傳《絕望者之歌: 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猶如白人的代言人。他認為「應該更關心我們自己的邊界,而不是烏克蘭的邊界!」他將美南邊境描述為「全面戰區」,還認為「墨西哥(毒品)芬太尼」是更大的問題。凡斯將美國和烏克蘭邊界聯繫起來的表述的更深層次是:美國不應當永遠的國際警察而去一力維護自由國際秩序和國際義務,尤其要避免更多移民及尋求庇護者和難民。

凡斯初選競爭對手珍.提姆肯則挑戰這一想法,同為共和黨的她認為,美國對保護烏克蘭主權免受俄羅斯侵略具有重要利益;儘管不派兵,美國應以制裁和其他措施作出有力回應。珍.提姆肯的立場受到共和、民主兩黨溫和派認同。從這兩位候選人的交鋒可以看出拜登政府目前的制裁為何「步步為營」。

拜登新一波制裁,包括封鎖俄羅斯外貿銀行在內多家金融機構、出口管制,並進一步禁止俄羅斯進入全球金融體系。這些行動針對俄羅斯所有銀行資產的近八成,並將對俄羅斯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和持久的影響。早前一日,白宮對俄羅斯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北溪二號」進行制裁,以「最大限度升高對俄羅斯的長期影響,並將對美國與盟國的影響降至最低」。由於歐洲盟友反對,拜登未將俄羅斯驅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

令美國民眾關注的是,拜登的制裁會不會瞄準石油。因為美國高漲的汽油價格已令駕駛在加油時思量再三,這還是油價突破每桶一百美元之前的情況,加上天然氣、食物、金屬價格也隨著「漲」聲響起,今年通脹已經達到四十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些潛在因素可能會使通脹趨勢難以遏制,令美國民眾的生活得更加量入為出。期中選舉快要到了,拜登政府或許也得考量選民接受的程度。

新的歐俄格局已然轉變,全球的地緣政治可能更不穩定。拜登表示,捍衛自由要付出代價。但在國內民意分布在不同的政治光譜:支持拜登的人士認為他謹慎有耐心;反對他則認為他的退讓將烏克蘭和歐洲遭受災難;更有「美國優先」主張者,主張美國國土安全重於烏克蘭。美國民意如何認知到歐俄局勢,勢將連動到白宮未來的決策。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