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影星劉玉玲主演的影片《Rosemead》下月初即將在紐約上映,前(10)日劉玉玲作客亞洲協會,與NBC電視台主播Vicky Nguyen對談時分享了自己拍攝這部影片和從影三十多年以來的感悟。她說,自己直到現在仍然沒有達到坐等角色上門的狀態,也鼓勵有志從事演藝行業的亞裔年輕人,「要想被看見就要不斷去爭取。」
劉玉玲說,美國的亞裔影片很多是功夫電影,甚至美食相關的電影,像《Rosemead》這樣關於一家人如何建立連結,共同度過難關的影片很稀缺。但亞裔需要證明「我們有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故事,不是只有打跆拳道或者瘋狂亞裔富豪才有意思,亞裔有很多故事應當讓人看到。」她說。
劉玉玲說拍攝這部影片讓她更多想的是自己祖父母、父母、阿姨姑姑們,他們說著帶濃重口音的英語,而華人文化就是在這種口音濃重的語言中代代傳承。她說華人文化習慣展示欣喜和成功,自己小時候曾經不愛笑,但爸爸一直要她笑一笑,這也讓她意識到作為一個孩子不能憂鬱,不能悲傷,不能哭,只能笑,才能讓父母開心。「我們需要打破這個循環,讓人看到你的憂傷。」她說。
從影三十多年來,劉玉玲飾演了眾多重要角色,但她說,即使在成為影星之後仍然需要自己去爭取角色,角色不會不請自來。有時候自己三個月才有一次試鏡的機會,而白人朋友每天好幾個試鏡機會。她鼓勵年輕人要想從事演藝行業,必須要有勇氣接受拒絕。「從影30多年,我深深體會到被聽到、被看到需要長期不斷的爭取。」
劉玉玲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歧視問題很普遍,Chink、 Jap這樣帶歧視性的字眼都是被接受的。她的媽媽英語不流利,在商店裡被歧視,「別人跟她講話當她是聾子」她說。劉玉玲說,自己小時候很害羞,感到屈辱又不知如何表達。到大學後才真正開始暢所欲言。
她說亞裔在個體上可能很成功,但在團結方面做得不夠,「黑人命貴、女性平權都是很多人聚在一起推動,但華人很少做到。」她說。她鼓勵亞裔一起努力,讓亞裔面孔無處不在,也更能被當作常態來接受。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劉玉玲與Vicky Nguyen對談。